第03版:脱贫攻坚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慈善+”打造武陟扶贫新模式
扶贫动态
扶贫长镜头
扎根山村 百炼成钢
孟州市为贫困群众 撑起健康“保护伞”
小小松花蛋 致富“金宝贝”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 年7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扶贫长镜头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7月3日,沁阳市柏香镇编织袋加工产业扶贫基地,工人们在加紧生产。该基地采取“政府+科技+龙头企业+贫困户”的“四位一体”利益联结机制,投入488.5万元扶贫资金,使南西村、东两水村两个贫困村集体每年收益3万元,410户贫困户年户均增收936.9元至1200元。 本报记者 宋崇飞 摄
  ⬆昨日,武陟县嘉应观乡玩具球加工车间内,村民在加工制作玩具球。该扶贫车间总投资10余万元,购置16台缝纫机等设备,带动贫困户及其他村民20余人就业,人均月工资不低于2000元。
  本报记者 宋崇飞 摄
  ⬇7月2日,温县祥云镇裴岭村扶贫车间,工人在进行家禽饲料生产、包装。该扶贫车间由扶贫资金38万元和村集体自筹5万元建成,后租赁给河南盛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增加村集体收入3万元,同时安置了村里的贫困户和部分富余劳动力就业,每人月工资不低于1800元,增加了村民收入。 本报记者 宋崇飞 摄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