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随着互联网技术对传统制造业的逐步渗透,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代表的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制造业发展的趋势。当前,我市正用大数据开辟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未来,一幅壮丽的“云上盛景”,正在怀川大地徐徐展开。
走进我市各个产业集聚区,一条条道路宽敞笔直、纵横交错,一个个园区横空出世、整洁有序,一座座生产车间“只见机器不见人”……怀川大地处处涌动的创新智能热潮,彰显了全市产业集聚区踏着高质量发展的节拍奋勇争先、破浪前行。
强力推进以智能化为引领的“三大改造”,我市全力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推进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探索出了一条由焦作“制造”向焦作“智造”转变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目前,我市有“两化”融合贯标企业32家、对标企业262家,318家企业“上云”;现有省级智能车间10座、省级智能工厂5座、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1家、省级智能化示范园区建设试点2个。
本报记者 孙国利 许伟涛
新旧动能转换新引擎
加快发展智能制造业,对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促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打造制造业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于焦作而言,智能制造更是促进全市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今年4月26日,我市召开了工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对2018年获得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省智能车间与智能工厂和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以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通过贯标企业等进行奖补,奖补资金达4679.31万元。
高标推动,给足支撑。我市给予推动智能制造项目的支持政策可谓“含金量”十足:对实施智能化成套装备改造、智能化工厂和智能化车间改造的企业,按企业实际投入的10%给予补助,单项目最高不超过300万元;对新认定的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给予100万元奖励,对省级试点示范企业、智能工厂和智能车间示范企业给予50万元奖励等。
为加大创新企业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力度,从2019年起,我市每年组织专业化集中培训不少于5批次,培训人数不少于1000人次,培训保障经费不低于200万元。
企业脱胎换骨新抓手
智能化改造咋推进,企业最有发言权!
从氟化工向新能源进军的多氟多,坚持以智能制造支撑企业转型发展,着力建设智才聚集、智能制造、智慧企业,形成了智能制造系统构架。多氟多的做法是:基于“5+1朵云”推进数字化转型,打造智慧企业、智能制造、智才聚集“三智工程”,让企业真正实现“软硬结合”,从产品制造向服务输出转变。多氟多董事长李世江说,通过运用智能化改造后的云制造技术,多氟多去年实现了氟化铝年产24万吨、六氟磷酸锂年产8000吨的业绩,与传统生产线相比综合产能提升了100%,生产效率提升了30%,能耗降低了40%,质量提升了20%。
如今,焦作工业云体验中心正式对外接待企业,提供上云体验服务。我市在全省首家正式上线运行了企业上云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云服务商、企业上云的服务功能,解决了云服务商、企业上云的注册认证、财政补贴等难题。目前,焦作市已有上云企业769家。
中原内配通过以智能化改造为代表的“三大改造”推进了智能化柔性生产线建设(捷豹路虎气缸套专线),将原有生产线改造成具有自适应、自感知、模拟运算、实时检测等智能功能的地轨行走式智能化柔性生产线,使数控化率达90%以上。与此同时,该公司的气缸套年产能从最初的几千只增加到了2003年的700万只,如今又跃升至5000万只,气缸套的年产销量、市场占有率稳居世界第一位,生产效率提高44%,能耗降低35%,人员减少了76%,产品一致性超过了98%。
国隆科技利用信息管理系统,根据生产线上采集到的实时数据实现对物料移动、转换、拆分、合并、消耗等环节的自动跟踪,使工作效率提升40%,设备运行准确率提升15%,产品合格率提升5%,人力和物力减少52%。
打造工业发展的“环保底色”,是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三大改造”的绿色化改造方面,我市深入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目前已有省级以上绿色工厂4座(含培育类),今年还有7座绿色工厂、1个绿色园区、1条绿色供应链和2个绿色产品通过了国家工信部评审,并入选了第四批绿色制造公示名单。
风神轮胎实施的厂区炼胶烟气和硫化烟气VOCS治理工程,采用低温等离子和光化学复合净化工艺,在车间内部对废气收集装置进行改造,提升了无组织烟气收集效率。该治理工程完工投用后,VOCS排放浓度可下降80%以上。强耐新材股份有限公司以新产品研发为突破口,不断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去年实施的超高强耐水自流平砂浆技术改造项目不但可以消耗大量工业固体废弃物脱硫石膏,还解决了工业副石膏占地堆放、污染环境的问题,实现了资源综合利用。此外,该技术还可取代传统的回填找平方法,大大提升了施工效率和质量。该项目产品各项指标均已超过国家标准,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有效填补了我国自流平砂浆市场的空白。
焦作工业转型新路径
以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改造、企业技术改造为抓手,全力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推进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这是市委、市政府与企业界的共识,更是我市近年来工业转型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具体而言,我市要对标全国、全省及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学习行业标杆和先进典型的经验,全面落实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认真对接省“十百千万”技改提升工程,持续开展“三对标四提高”活动,通过引导企业开展技术改造,促进产品、质量、品牌和效益的提升。
据统计,今年1~6月份全市“三大改造”入库项目达281个,总投资632.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43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23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50.6%,超出时间进度0.6个百分点,实施重大技术改造项目195个,超出年度目标任务39.3个百分点。
在推进企业生产线智能化改造方面,我市主要围绕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和食品、冶金、建材、化工、生物医药等行业,以设备互联、数据互通为重点,全力推动生产线全流程数字化,实现了线上链接。以皓泽电子、中原内配等重点智能制造企业为重点,我市全力发展自动化成套装备和自动化成套控制系统,优化工艺流程,建设柔性智能制造单元。目前,我市已有21条智能化示范生产线。
在推进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建设方面,我市以生产管理、工业控制两大系统的互联集成为重点,推进厂内纵向、厂间横向和用户端的三大集成,促进生产系统智能化、制造营销协同化、上下游企业融合化,建设“面”上协同为重点的智能工厂。
目前,我市已建成省级智能工厂5座、省级智能车间10座。其中,焦作科瑞森重装股份有限公司的散料输送装备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入选了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中原内配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多氟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分别获得了河南省优秀智能化改造项目企业、智能制造标杆企业荣誉称号。
在推进智能化示范园区建设方面,我市根据《河南省智能化示范园区建设指南(试行)》要求,加强顶层设计,把智能化示范园区建设理念贯彻落实到8个省级产业集聚区,着力打造焦作市工业产业集聚区、孟州市产业集聚区两个试点,并与铁塔焦作分公司规划建设了两个产业集聚区的5G基础设施。
聚力智能化,着力促进动能转型,如今的焦作正以崭新的雄姿拥抱智能制造,以顶层设计引领智能化改造,通过打造“智造”之城撬动生产方式变革,全力加速新旧动能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