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2014年2月,市中医院依托强大的中医特色优势,创建了集养生、保健、康复、治疗为一体的中医治未病专科——焦作市治未病中心。近日,国务院印发出台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聚焦当前主要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将开展15个重大专项行动,实现从“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7月22日,记者走进焦作市治未病中心,探寻中医治未病的奥秘。
王女士今年37岁,7月22日,她正在市治未病中心进行第三次督脉灸治疗。据介绍,王女士是因多年来一直手脚冰凉,怕冷,不出汗,夏天也不能吹空调,在朋友的介绍下来进行督脉灸。记者在治疗室看到,她俯卧在督灸治疗床上,背上铺了督脉灸药粉和生姜末,专业的治疗师正在对其实施督脉灸疗法。“根据人体的体质差异,我们中医院研制了9种督脉灸药粉。通过体质辨识设备检测,确定其体质后进行辨证施治,然后在特定穴位上施以对应的督脉灸药粉,再铺上桑皮纸、姜末条及艾绒,最后点燃艾绒进行灸疗。”市治未病中心护士长张永梅介绍。一般情况下,督脉灸5~7天治疗一次,一次1.5个小时,治疗期间,配合透灸疗法效果更佳。
王女士在治疗期间,忍不住和记者分享自己的感受:“刚开始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没想到做两次后,身体有种被唤醒的感觉,暖暖的,身体也开始出汗了,中医实在是太奇妙了。”
在市治未病中心另一个诊室,一名11岁的小朋友正在进行核桃灸治疗。记者注意到,在一个特制的眼镜框上,固定了用多种中药浸泡过的核桃壳,核桃壳内再抹上特制的中药粉,加上点燃的艾条,这副特制的眼镜框就起到了治疗的作用。“核桃灸综合疗法适用于青少年假性近视,成人视觉疲劳,用眼过度引起的酸涩胀痛、畏光流泪、急慢性结膜炎等。”张永梅说。
市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宋艳峰介绍,该中心拥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名中医专家组成的专家团队,临床经验丰富,技术力量雄厚,以“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后防复”的理念为指导,按照“辨体质、识未病、鉴状态、施干预”的步骤,开展健康评估、健康干预、健康追踪服务,形成包括中医体质辨识、健康管理和中医药健康干预的治未病服务链。开展服务包括五部分:信息采集、中西医检测、健康干预、健康管理、健康宣教,是针对健康、亚健康、体质偏颇等人群实施的中医特色综合保健与治疗,从而达到“让人不生病、少生病、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主要服务人群包括:身体健康,无异常指征,需保持较佳状态者;妇女产后或产后身体虚弱、骨盆变形,需进行康复保健者;体质偏颇,有疾病易患倾向者;自觉症状明显,但理化指标无异常者;理化指标处于临界值,但尚未达到疾病诊断标准者,即疾病的易患人群。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市治未病中心目前开展的中医特色项目有全身经络疏通调理、产后康复理疗、多种灸法(督脉灸、任脉灸、透灸、热敏灸、核桃灸等)、穴位埋线、推拿、刮痧(经络刮痧、头部刮痧)、水针疗法、中药熏蒸、五行调式音乐疗法、十二经络检测、中医体质辨识及多种理疗项目,共设置了11个诊疗间,可同时容纳30余人接受诊疗。
宋艳峰说,此次健康中国行动的一大亮点就是从影响健康因素的前端入手,把“预防为主”的理念落到实处,这与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是相同的。今后,市治未病中心将立足中医优势,发掘中医特色诊疗项目,大力推广治未病健康知识,为使群众健康素养水平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