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中医院,行医已近60年的名老中医褚玉槐,虽然退休多年、年过八旬,但他始终不忘医者初心,直到今天,他依然奋战在治病救人的一线队伍中,这分执着、向上的精神,成为我市中医界的楷模。
声名远播 一号难求
为了找褚玉槐看病,多年前,不少人就半夜打地铺排队挂号,感受患者看病不易的褚玉槐,经常加班,到了下午还吃不上中午饭。如今,年过八旬的他有点吃不消,于是院方对一周两次坐诊的褚玉槐采取限号措施,一次坐诊只看15个病人。
在患者眼里,褚玉槐是诊断内科疑难杂症的高手,尤其是运用中西医相结合治疗肿瘤,声名远播。
在患者中,不少人都听说过一件关于褚玉槐的奇闻:1991年,他的妻子贾素琴脖子上长了不少疙瘩,后被确诊为淋巴癌。当时,我市仅有两例淋巴癌患者的报告。
得知这一消息后,时任市中医院院长的褚玉槐决定放下手头的工作,陪妻子到省肿瘤医院医治。到了那里,褚玉槐发现不少癌症患者接受化疗后,或痛苦不堪,或因无法忍受化疗后毒副反应而丧命。为了不让贾素琴遭受如此大的痛苦,褚玉槐一边让妻子接受化疗,一边采用中医治疗,为她进行调理。褚玉槐没有想到,这样治疗的效果十分好,贾素琴接受化疗后,不但痛苦小,而且毒副作用也不大。由于贾素琴康复得十分好,不少病友向褚玉槐讨要中医调理的方子。后来,褚玉槐结合中医临床实践,为不同的癌症患者进行中医配合治疗,取得了良好成效。慢慢地,褚玉槐找到了中西医相结合治疗肿瘤的办法。
在褚玉槐的精心调治下,已近30年了,贾素琴身体健康。通过多年的行医临床经验,褚玉槐目前总结出淋巴瘤、肺癌、乳腺癌、胃癌、肝癌等各类肿瘤不同阶段的治疗要领,拯救罹患癌症等疑难杂症患者于危难之间。如今,就连上海等一些大城市的患者也慕名前来求医。
勤学不辍 杏林楷模
尽管褚玉槐对中医情有独钟,但从为贾素琴治疗淋巴癌时起,他就开始学习和研究西医。记者近日到褚玉槐家中采访时,他正在书房翻阅《中国医刊》。“这是西医的医学刊物,为了跟上时代的发展,不被时代淘汰,我每年都要订阅这本刊物,里面新的医学研究成果对看病很有帮助。”褚玉槐说。
不仅从书上学,褚玉槐还常常到外地找医学名家学习。前些年,他到上海参加江南名中医黄煌举办的经方讲座班。刚过六旬的黄煌看到比他大十几岁的褚玉槐前来学习时,非常感动。此后,在褚玉槐等人的邀约下,黄煌连续三次来到焦作,为我市广大中医工作者以及爱好者开班授课。
在褚玉槐等人的牵头组织下,我市中医界也时常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传承中医文化。
其实,这个谦虚好学的老人,对中医事业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从内蒙古医学院中医系毕业的褚玉槐,被分配到内蒙古牙克石市人民医院工作,由于在中医上小有成就,后来,他被任命为内蒙古牙克石市中医院业务院长。1979年,他被调回焦作,来到市中医院上班。随后几年中,由于出色的工作表现,褚玉槐被任命为市中医院院长。在市中医院,他坚持以中医为特色的办院方向,受到了省中医院管理局领导的赞扬与肯定。后来,省中医院管理局将国家卫生部门所要制定的《中医医院医疗质量和效率的统计内容及标准》交由褚玉槐负责起草制定。“过去,中医院没有管理学,如何检查工作、医疗质量,需要一个标准和条文。我结合中医管理工作,制定了这个文件,后来在全国施行。”褚玉槐说,“虽然这个文件无法署名,但是我作为主要起草人,能够推动全国中医事业的发展,我感到骄傲。”
在褚玉槐的书桌上,放着两本厚厚的书稿。原来,我市一名文学爱好者从褚玉槐的亲人那里得知褚玉槐一生经历的风风雨雨,从中医学徒成长为知名中医的传奇故事,于是将褚玉槐的故事写成了传记,完书后让褚玉槐阅稿。我们期待,这本书能够早日出版,让更过的人了解褚玉槐这个颇具传奇的名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