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多氟多双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李世江是我市唯一上榜者
嵌入骨髓的军人情结
多氟多:拥军情绵绵,家国在心间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 年8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嵌入骨髓的军人情结
——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李世江小记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李世江。
  李世江部队生活照。
 
   

  本报记者 孙国利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相关部门隆重表彰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世江名列其中,再次为我市赢得荣光。

  全国模范退役军人,为啥是李世江?脱下军装,奉献地方。在焦作这片创业沃土上,李世江坚守初心,不改本色,开启了世界无机氟化工的“多氟多时代”,缔造了“氟硅巧分家,氟锂妙结合”的传奇。

  嵌入骨髓的军人情结,激发了李世江的创新动能。目前,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不少外国半导体企业采购原材料困难,主动找到多氟多。原因何在?李世江说,多氟多生产电子级氢氟酸新材料。在半导体制造工艺中,电子级氢氟酸不可替代:用于清洗、刻蚀工艺,在保证半导体寿命、表面导电性、稳定性等诸多方面作用甚大。

  目前,电子级氢氟酸大致分为5个等级,而用于半导体制造的,必须是高等级。多氟多于2012年建成第四等级电子级氢氟酸生产线,而今已然升级到第五等级。今年年初,多氟多与国内多家8英寸和12英寸半导体客户建立合作关系,并一举跨入全球半导体供应链。

  仰望遥远星空,探求氟元素在人类生活和工业应用中的无限可能。在李世江引领下,多氟多在12大中国新材料体系中的6个领域(新能源、电子信息、前沿性新材料、纳米材料、生物医药、新型功能性材料)留下了闪光的足迹。

  在李世江带领下,多氟多先后承担和实施了国家“863”计划、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国家工业转型升级强基工程项目、国家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等近20项国家级研发及工程项目;率先建成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无机氟化学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含氟精细化学品工程实验室等,申报国家专利378项,其中授权专利273项;制订、修订国家及行业标准、国际标准共88项。多氟多走出了一条“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的技术创新之路,牢牢把行业的话语权握在了自己的手里。

  嵌入骨髓的军人情结,李世江枝叶关情。军旅生涯,磨炼了李世江钢铁般的意志。他始终以产业报国为己任,依靠群众依靠党,非公企业报天下;他懂得用知识改变命运,坚持创新,成为新时代的领路人。

  什么叫家国情怀?李世江面对记者侃侃而谈,一位优秀的企业家必须有大的担当和责任,然后再和企业、社会的发展相结合。真正优秀的企业家是既能自我成长,又能够帮助社会进步的人……

  部队熔炉,铸就坚定信仰。“我是1968年入伍的,第二年就入党了,当年的《入党志愿书》还保存在我的档案里。”李世江说,“当时是怀着对党的深厚感情、接受党的教育去当兵的。虽然过去了40多年,但军旅生涯的几个片段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清晰的烙印。”

  一次,李世江生病了,坚持不休息。部队领导不得已,把他锁在屋里,强迫他休息,但他还是忍不住跳窗出去干活。部队领导在工地看到他说:“小伙子,你不要命了。”李世江笑呵呵地说:“没事,挺挺就过去了。”

  一次,驻地山洪暴发,附近村庄被洪水淹没,部队组织官兵连夜去救人。不谙水性的李世江冒险跳入湍急的洪水中,拉着绳子涉水救人。群众看到黑夜里还有人来救他们,感动得落泪了。

  还有一次,云南发生地震,许多村庄房屋倒塌。当时,已经是班长的李世江带领战友,攀山路、钻废墟,前后救出19个村民。

  “经过这些血与火的考验,对党矢志不渝的忠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不顾身的精神,在我的脑海里深深扎下了根,成为指导我一生的思想理念。部队的磨炼,帮助我确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为我后来从事各种各样工作奠定了坚定的思想基础。”李世江饱含深情地说。

  要么不当工人,要当就当产业工人。这是李世江为自己制订的职业规划。1973年,李世江从部队转业回到地方,他放弃“肥得流油”的单位,进入温县化肥厂当起了工人。“就是想当工人实实在在干点事,为社会做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实干精神也是从那时候开始逐步树立起来的。”李世江说。在化肥厂当工人的过程中,李世江慢慢有了新的想法:要想为国家、对社会作更大的贡献,最好自己办企业,带领一帮人共同干。

  “跟着人干”和“带着人干”对人的要求是有很大差别的。“带着人干”不仅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还需要眼界、见识,更要有思路、有思想。这都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才能做到。

  现在已经是高级经济师的李世江,当时只有初中文化程度。要想实现“带领一帮人共同干”的目标,学习新知识显得尤为迫切。在部队,李世江一有时间就到部队阅览室读书、看报,几年时间,积累了一些文化知识。正是这一段时间的积累,让他有机会在工厂里展露自己的才华。“在工厂工作时,有时需要在会上讲话。领导发现我还是个‘文化人’,就安排我给大家补习语文课。有一次,数学老师生病了,委托我给大家上数学课。就这样,我一边学习一边给大家讲课,这期间也让我对高中课程进行了系统学习。”李世江说。

  1983年,河南省广播电视大学招生,李世江以全县前三甲的成绩被录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不仅对他的人生有了非常大的影响,还让他对学习新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后,他又考入了河南省委党校研究生班。

  在党校读研究生期间,李世江系统地学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理论,学习怎样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自己的日常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不断学习,李世江渐渐明白,一个人通过知识、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自己、为员工、为社会创造价值,是能够得到社会的理解和尊重的。

  李世江说,实干兴邦,社会财富是创造出来的。要想为社会作更大的贡献,就要当企业家,要领着一批人干,企业可以寄托人生许多美好的愿望和追求,是一个非常好的载体。光领着大家干还不够,还要干出一番事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为企业家还得有丰富的知识才能驾驭你的企业,才能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这就是知本家。

  李世江有着朴素的财富观: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得给社会留一点精神财富,为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在付出的同时也得到了快乐。

  “近年来,我考察了国内外一些知名企业,像美国的特斯拉、微软,德国的库卡,国内的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同他们的负责人一起交流时,深刻地感受到,他们都有一种家国情怀,都在思考能为自己的国家、为社会,甚至能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李世江说,“企业家要有家国情怀,要懂得把自己融于社会,要知道自己是来自于社会,最终回归社会。把企业真正办成一个社会的企业,能为社会作贡献、负责任的企业,能引领社会潮流前进的企业。因此,能够为推动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作更大的贡献,也是多氟多始终不渝的追求。”

  家国情怀,军人情结,建企一地,造福一方。李世江始终以老兵自居,淡泊名利,书写精彩人生。他念兹在兹:“初心难忘,本色不改。做好企业,回馈社会,我将在经济建设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滚石上山,创新发展,为民族氟化工振兴贡献多氟多力量!”

  □采访感言

  抹不去的军人情结

  本报记者 孙国利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李世江心中有着抹不去的军人情结。

  军装虽已不再,本色从未褪去!在这个利益多元的时代,李世江躬耕平凡岗位,业绩骄人,人生精彩,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诠释本色的满意答卷。

  不忘初心、永葆本色。将军人情结嵌入骨髓的李世江,坚持改革创新,勇于攻坚克难。他首创的六氟磷酸锂新工艺,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生产六氟磷酸锂的国家。他坚定“超越自我、超越时代”的信念,以技术为本、创新为魂、创新不止,引领企业创新发展,他带领的团队,依靠自主创新与20余家产、学、研机构合作,开辟绿色氟化工发展新道路,在多领域和新材料方面获得突破,助力区域经济增长和振兴。

  虽然脱下了军装,但永不褪色的是心中的信念和融入血脉的价值底色。在企业高速发展的同时,李世江不忘支持国防建设,连续坚持23年,每逢重大节日尤其是八一建军节,就到地方驻军部队和优抚对象家中进行慰问,送上慰问品、慰问金,感谢部队官兵为祖国国防事业和社会安定的辛苦付出。

  在企业内部,每逢八一建军节前夕,李世江都会组织召开退役军人座谈会,为大家送上节日的慰问,重温曾经的军旅岁月,更主要的是智慧碰撞,倾听来自不同岗位退役军人对企业各项工作的合理化建议,为大家排忧解难,为退役军人创造更愉悦、轻松的工作氛围。

  活得朴实而纯粹,从李世江身上,我们看出了一位退役军人的朴素本色,更感受到了一位创业者的精神高度。干一行爱一行,勇挑重担,敢啃硬骨头,在关键时刻和危急关头豁得出、顶得上,把革命理想信念化为行动的力量。这,就是李世江给予我们的启示。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