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一早,家住孟州市槐树乡雷山村的贫困户王力成,把刚从地里采摘来的新鲜槐米送到了村里的槐米茶加工车间。在这里,王力成带来的100公斤槐米以每公斤30元的价格被收购,他当即拿到了3000元钱。
“别小瞧了这槐米,它可是俺家的致富金宝贝哩。”手里拿着一沓现金,王力成喜上眉梢。今年他家种植的5亩双季槐进入丰产期,每亩地在夏秋两季一共能够收获200余公斤槐米,按照现在的收购价来算,每亩地可收入6000余元,他家种植双季槐一年可收入3万余元。王力成的儿子在槐米茶加工车间务工,月收入也有近3000元。
小槐米变身致富茶。据了解,豆科植物槐的干燥花蕾及花被称为槐米。槐米采收后经过蒸、煮、炒等多个环节,与薏米、红豆等搭配制作成槐米茶。王力成家种植的双季槐一年可以采收两次未开放的花蕾,这是加工槐米茶的首选材料。2017年,雷山村村委会主任关永光多方联系考察后,为村里引进了槐米茶加工项目,让包括王力成在内的不少村民尝到了种植双季槐的甜头。
“我们村种的这种双季槐喜阳、抗旱,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非常适合在雷山村这样的陵区种植。”关永光说。2015年,他在外地了解到槐米茶生产制作工艺,发现这种茶具有凉血止血、清肝降火等功效,市场销路很不错。考虑到雷山村陵区生态特点适合双季槐生长,关永光开始尝试在村里试种双季槐。
经过一年的试种,双季槐的亩产和收入都不错,远比耕种粮食作物收入高,由此激发了雷山村以及周边村村民种植双季槐的热情。2016年,槐树乡的双季槐种植面积扩大到近2000亩。
2017年,在谋划雷山村脱贫致富项目时,关永光向大家推荐了槐米茶加工项目。驻村第一书记王金霞和村两委干部集体协商后一致认为,槐米茶加工项目具有市场潜力,能够带动村民致富增收。
很快,该项目在雷山村落地。槐米茶生产车间的建立不仅解决了雷山村村民种植双季槐的销路问题,还吸引了村里20余名劳动力到车间打零工,其中有5名来自贫困户家庭。他们在分拣、蒸煮、炒制、装袋等不同的制作环节工作,技术娴熟的劳动力经常一天能赚150元。
近段时间,随着夏季槐米的采收,槐米茶加工车间的用工大增。73岁的村民刘祥和老伴在家里闲不住,在车间里干起了把袋装槐米茶装盒的活儿,一个人一天能赚80元。老两口尝到了劳动增收的快乐,每天一大早就乐滋滋地赶来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