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潘多东
1953年成立的焦煤集团救护大队,是一支活跃在焦作矿区从事专业矿山救护的过硬队伍。成立66年来,他们与事故较量,共出动1707队次,处理顶板、瓦斯、火灾等各类事故1202起,救出人员1242人,成为了矿山“保护神”。日前,这支具有优良传统的队伍顺利通过了全国矿山救护队标准化建设验收,被评为“特级质量标准化矿山救护大队”。近日,笔者专程来到救护大队进行采访,探寻这支队伍成功的轨迹。
抓队伍,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作为焦作矿区主要的应急救援力量,我们坚持把煤矿应急救援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完善应急救援体系,抓队伍,强管理,抓实训,全力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和技能,进一步增强了防范事故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在救护大队大队长办公室,正挂着点滴的大队长贾龙旺向笔者说道。
采访中,笔者了解到,为提高队员整体素质,该队从矿山救护队标准化管理和军事化内务综合管理入手,要求全体指战员统一着装,佩戴矿山救援标志,严抓队容风纪,集体出早操,就餐列队到餐厅,进门喊报告,锻造队员行动统一、听从指挥、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的工作作风。同时,认真贯彻落实“险时搞救援、日常搞训练”的工作方针,制定年度、季度、月演习和日训练计划,确保训练工作日常化、规范化。在此基础上,强化理论和技能培训,每月由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大队、中队指挥员开展桌面演练,进行战术研讨。各中队坚持每周上安全技术课,利用“问卷星”手机APP进行业务理论学习和考核,进一步提高了队员的业务水平。
强管理,夯实应急救援基础
救护大队党总支书记雷俊岭告诉笔者,今年年初以来,他们以全国矿山救护队标准化建设互检为契机,大力整治环境,集中人力粉刷了办公楼,修订制作了制度牌板,修剪绿篱草坪,完善了《救护大队岗位职责、管理制度汇编》,规范矿山救护队24种记录本,实现了管理的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
该队积极加强装备的更新和保养,满足各种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需要。目前,该队拥有生命探测仪、矿用热像仪等高精尖救援装备,个人防护装备方面全部使用了安全性能较高的德国产BG4正压氧气呼吸器,进一步夯实了应急救援的基础。
为确保应急救援装备100%无缺陷待机,该队每季度对大型救援装备进行性能试验,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和处理,确保装备的完好率。严格个人负责制,将每台装备落实到人,确保了上岗装备零隐患,为安全抢险奠定了基础。
抓实训,提升应急救援技能
为确保队伍“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该队按照“打硬仗、打胜仗”的指导思想,从难从严、立足于实战特点,积极开展常态化模拟实战演练,不断提高指战员在灾变条件下的应急处置能力。
在战备值班方面,该队始终坚持24小时战备值班制度,坚决做到“在岗一分钟,戒备60秒”,确保快速出动,高效救援。在强化救护队员演练方面,该队按照河南煤监局“项项考核、人人过关”的要求,坚持开展季度高温浓烟练习,月度佩用呼吸器单项训练。同时,按照“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和“技能就是生命”的理念,逐月开展救护实战演练。今年年初以来,共组织开展火灾、水灾专项演练、大面积停电综合演练178队次,并参加了由河南省煤监局救援指挥中心组织的野外万米协同演练,进一步提升了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