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断言:“如果你在家教育儿子,就是在教育公民,如果你在家培养女儿,那就是在培养整个民族。”
大家如此,小家也如是。在我的童年里,从我的外婆婆,到我的外婆,再到我的母亲和我这一代,可谓是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外婆婆随着外公公一辈子行医,救治了许多疑难杂症的患者,一辈子受人敬仰。我的成长就是从这样一个记忆中开始的。
四合院长大,男女尊卑有别,说话做事都有严格的要求。记得有一次,我在正屋门口的门槛上蹦着玩,就被外公公严厉训斥了。他说,不能踩门槛……那是我记忆中被指责最深刻的一次,至今都影响着我。从那以后,无论做什么事情,我都时刻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
外婆婆是一个被裹了小脚的老太太,她的面庞有着世界上最和蔼老人应有的神情。记得有一天,外婆婆给了我很好吃的酱蘸馒头,那个味道真的太美了。后来,我才知道那是芝麻酱,便追着还要吃。可是,外婆婆却对我义正词严地说,这是很珍贵的,要学会尊重长辈,先留给外公公吃……后来我才明白,外公公是一大家子的顶梁柱,他起早贪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养活我们这一大家子人。从外婆婆的眼神里,我读懂了敬老尊老的传统美德。
我的童年里,到处都有外婆的身影:拿着碗和勺子追着我喂饭;夏天躺在凉席上吹着夜风听她讲故事;过年过节喜欢吃她炸的小酥肉、狮子头等,美不胜数,那时的我是最开心的孩子。后来,外婆的腿由于干了太多体力活,再也站不直了。记得在我出国上大学临走的前期,外婆紧紧拉着我的手,久久没有放下。她千叮咛、万嘱咐,要我学会做人,学会尊老爱幼,学会处处谦虚。外婆现在快九旬了,但她每天还坚持做饭、洗衣,身体力行地给我们做表率。
因为我的外婆婆、外婆的样板示范效应,我的母亲、我的姨妈们都相互团结,从没有红过一次脸、吵过一次嘴,在这种温馨的氛围中,我也更爱我的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