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家风,我还真没有对其总结过。但现在想来,是父母一直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着我们。如果现在让我对我的家风进行概括,那便是四个字——“廉、孝、诚、助”。如今,我在教育女儿上,依然像父母教育我和弟弟那样,希望她能成为一个“廉洁自律、孝老爱亲、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的人。
把“廉洁自律”用在孩子身上,可能有人觉得夸大其词。但我认为,对于孩子更应该教育她严于律己。因为一个人思想上的腐化,都是从小事不注意、小节不检点开始的。记得女儿上小学二年级时,有一次对我说,有位同学给她带吃的。问起缘由,竟是那位同学因没有背课文,而用零食来“贿赂”检查背诵的女儿。随即,我便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此后,类似的事情再也没有发生过。
其实,让我明白不能随便接受别人物品这个道理,是在1981年我6岁那年,那时父亲在法院工作。有一次,一个当事人提着一个小麻袋来我家,骗妈妈说是父亲托他买点新鲜瓜子,不知情的妈妈便将瓜子留了下来。那人走后,妈妈就给我抓了一把。父亲下班回来后,严厉地批评了她,然后在那袋瓜子里放了两角钱,退了回去。在平日里,父亲总是教育我们不要随便接受别人的馈赠,更不能伸手向别人要。如今,我也是这样教育女儿的,不要因为小小的诱惑,而失去做人的道德底线。
父亲在物质上没有给予我们很多,但是他给我和弟弟带来的精神财富,却是金钱买不到的。在父亲身上,我不仅感受到一名老党员的廉洁自律和对工作的一丝不苟,还切身体会到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孝老爱亲”。1998年,父亲在新疆博乐市司法局当局长,但为了孝敬奶奶,毅然放弃自己的仕途调回焦作,成为法院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父亲的敬老不仅仅体现在对亲人上,当下乡遇到在风雪中蹒跚前行的老人,他会让司机停车,将老人捎上一段路;支农时,他会到孤寡老人家里,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良好家风润无声,它似一种强大的力量,让尊老爱老这一美德根植于我内心,并传承给我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