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气温居高不下。
8月1日5时,一辆载着20余人的电力抢修车驶入市南通路中段,到达指定地点后,20余人分成2组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为了确保太焦铁路线尽快通车,这里正在进行南通右缆、南通Ⅲ缆、南通Ⅳ缆3条10千伏电缆的迁移和接火。
热点:奋战高温 支持建设
新建的太焦城际铁路项目是连接晋豫两省和中原经济区的重要纽带,整条线路北起太原南站,南至焦作站。是国家规划建设的“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与河南省规划的“米”字形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长度358.8千米,其中山西境内325.4千米,河南境内33.4千米,河南段全部位于焦作市境内。然而,在已规划好的铁路线上,39条10千伏及以上线路成了“拦路虎”。为了确保高铁早日通车,国网焦作供电公司决定避开铁路线,将这39条线路挪位,从而确保铁路建设不受影响。
绝不因为电力设备的迁改影响铁路建设,是国网焦作供电公司对焦作市委、市政府的郑重承诺。2016年10月21日,自太焦铁路正式开建后,该公司就开始对沿线电力线路、设施进行排查,随着太焦铁路建设工作的推进,一场烦琐的电力设施大迁移也拉开了序幕。
俗话说,热在中伏,冷在三九。8月1日,是中伏的第十一天。为了避开正午的阳光,赶在8月3日前迁改完成所有的10千伏线路,该公司员工一大早便来到了施工现场。一组人员在施工负责人李卫华的指挥下敷设电缆,调试环网柜。另一组人员则在附近的110千伏焦南变电站,对当天迁移的原线路拉闸停电。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晌午时分,桥面上没有任何遮挡物,施工人员的工作衣早已被汗水浸透,脸上满是汗,如水洗一般。此时,还有3名工人在距离地面3米的电缆沟内敷设电缆,沟内空气不流通,温度至少高于地面5℃左右,地下施工的工人每隔15分钟就要回到地面透气、补水。
电缆沟内所有的电缆敷设到位,李卫华对线路进行检查后发出指令,一名工作人员用液压剪把原电缆剪断;紧接着,电缆沟内的工人在地面工人的配合下,将剪断的电缆拉到新修的电缆沟内,与新电缆会合;另外的6名工人将新旧电缆分别接在3个环网柜内。如此这般,原计划3天的工作任务,至8月2日17时,10千伏线路的迁改任务提前1天完成。
难点:交叉跨越 因地制宜
“根据与铁路部门的沟通及现场勘查情况,需要对56处电力线路进行迁改,结合部分地形特征,我们也会因地制宜,制订一些特殊方案。”国网焦作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主任崔迎说。
特殊方案指的是电缆入地、开挖隧道等工作。以铁路桥下方开挖隧道为例,焦覃线、焦修线等8条220千伏线路,焦冯线、焦于线等5条110千伏线路横跨焦枝和太焦两条铁路线,考虑施工后的安全、美观等方面,该公司决定在铁路桥下方挖掘隧道,让这13条电力线路从铁路下方穿过,但这将面临地面沉降、塌方、坑下作业缺氧等问题,施工难度较大。该公司召开专题研讨会,会同铁路部门结合现场实际地形及多年施工经验,制订专项施工方案,共同推进项目实施。
如果说挖掘隧道是一个难点,那么,电缆入地则是又一个难点,不仅要考虑到城市的美观,还要考虑施工期间用户用电不受影响。
220千伏焦作变电站是在焦作城区建设的一座变电站,由该变电站到城区另一座变电站的110千伏出线沿着铁路线向前延伸,担负着重要的供电保障任务。根据规划,该线路需由架空线向地埋式电缆进行入地改造,而城区内供暖、供气等各种管网复杂。因此,必须向南迁移6~7千米更改线路走径。其间,为了减少用户停电时间,该公司还要调整运行方式转移负荷,并对线路迁改涉及的用户进行书面告知,寻求用户的理解和支持。
亮点:创新工艺 多方共赢
8月2日,笔者在10千伏南通线电缆沟内看到,两名工作人员正在将两条导线连接在一起,与传统方式不同的是,此次使用电缆热熔的接头方式进行连接,此方式具有无发热、无接触电流、导电性好等特点。热熔连接后,工作人员又用电砂轮、砂纸等进行打磨,最后缠上绝缘胶带并敷以绝缘胶套,电缆热熔连接宣告完成。
笔者在现场了解到,城区配网需要迁改的线路有16条,主干线路多且复杂,其中有5条主线、2条分支线与南水北调工程绿化带建设相冲突,电力线路每隔100米左右就会与绿化带、污水管道交叉,并且有部分电力线路需要移走地面上的植被才能敷设。为了加快施工进度,该公司主动与绿化带建设公司对接,形成了多方沟通、协同施工的良好局面。一方面,供电部门将原有的“8+2”电力管道改为“12+2”;另一方面,绿化带建设部门帮助移走地面上的树木,线缆敷设后再转移回来。
“线路管道的增加不仅可以满足绿化带建设未来用电的需求,还能够节约将来的建设资金。”崔迎介绍,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该公司还注重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严格按照标准和要求做到“六个百分之百”,实现了政府、企业、用户等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截至目前,56处电力线路迁改已完成30处,其余26处已有25处处于施工阶段,1处处于设计阶段。目前,太焦铁路所有迁改已完成框架协议签订和方案审查工作。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电力建设将加快河南省“米”字形铁路网建设,在经济交往、旅游观光、物流交换等方面都将起到重要作用。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