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张女士向新京报记者反映,其在上海一公立医院整复外科挂号就诊。后在该院一名麻姓医生的“诱导”下,去一家民营机构进行了手术,且术后恢复效果不理想。当事医院称,涉事医生未向该院提出过多点执业申请,已多日未正常上班。8月12日,上海市浦东新区卫健委回复称,目前已介入调查此事。
(据《新京报》)
我们暂时还不清楚这位医生多日没有正常上班的原因?按理,如果身体不好或家中有事应该请病假或者事假,而医院都不清楚他到底去了哪,这显然是极不正常的。这位医生不正常上班一个最大的可能是到一些民营医院“执业”去了。如果是这样,这位医生不管是在责任心还是在医德方面都存在问题。现在国家卫健部门出台了医师多点执业制度,但不是所有医生都可以从事多点执业的。
医师多点执业是指符合条件的执业医师经卫生行政部门注册后,受聘在两个以上医疗机构执业的行为。也就是说,医师多点执业必须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
这位医生没有多点执业资格,却当起了医托,诱导所在医院的病人到一家民营医院做手术,这严重违反了有关规定,是把病人当“商品”。现在,由于一些民营医院医疗资源不足,加上主要以赢利为目的,民众对其信任度不高。而这位医生利用人们对公立医院医生的信任感,将病人诱导到一家民营医院手术,从而获得更多的收入。现在,很多地方公立医院不再给医生下达创收指标,因而,这些公立医院的医生不再把心思用在本院的工作上,而是千方百计把患者介绍到一些民营医院,然后从中吃回扣,拿提成。
公立医院医生把患者当“商品”,介绍到民营医院动手术,会产生很大的隐患。因为一些民营医院的医疗设备可能不如公立医院,另外,在手术时,医护人员对病人的情况不是十分了解,盲目地动手术,容易产生问题。就算是公立医院的这位医生亲自做手术,由于对环境、设备的使用等不是太熟悉,医护人员之间的配合度不够,必然会对手术质量产生影响。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像本案那样引发争议。
因此,对于这位公立医院的医生当医托,必须一追到底,严肃处理。并以此事为教训,严格各种规章制度,不能让一些不良医生钻空子,更不能使患者成了一些人谋取私利的“商品”。作为公立医院的医生,不要一天到晚想着钱,必须更新职业观念,提升自身价值,更好地服务患者。只要把患者不当“商品”,而是当亲人,才能减少医患冲突。
期待您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与评价,请把想说的话、想表达的观点发给我们,本报将择优刊发读者来论,共同碰撞思想的火花。
来稿邮箱:jzrbs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