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这个标本怎么离心不出血清!”8月9日上午,市人民医院检验科一位实习生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就赶紧跑去告诉带班的老师任冬梅。原来,这位病人的3毫升血液标本只能分离出100微升血清,与正常至少分离出1000微升容量极不相符。无奈之下,她只能求助与带班的老师任冬梅。
任冬梅接过标本仔细查看一番,确如实习生所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任冬梅心生疑惑。“难道是血洒了?”任冬梅再认真观察采血管,也没有发现破损或是被打开盖子的痕迹。“难道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抑或是肺心病……”任冬梅想了一会儿,也没有理清任何头绪。但是,绝不能不了了之是市人民检验科始终坚守的原则。
“乐乐,你查一下这位门诊病人还化验有其他什么项目?”任冬梅先决定继续跟踪下去,就让年轻同事何佳乐一起协调。
“没有,只查了抗体谱十五项!”一会儿,何佳乐反馈信息回来。
“那你调出这位病人的电话号码,给他打电话,通知他再来抽血。另外,等会儿我们再详细问问病人的状况。”任冬梅说。
何佳乐电话通知病人后不久,病人就在家属的陪同下来到了检验科。任冬梅向病人和家属说明情况后,又给病人采了一管血常规标本和一管生化血标本,并作血常规化验。结果,任冬梅发现病人不但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不高,还存在轻度贫血,这一结果与前一次无法分离血清的情况极不相符。这下,任冬梅和何佳乐都茫然了。
“难道上一管血抽错了?”任冬梅开始怀疑不可能出现问题的抽血流程。不过,在与病人核实后,抽血流程没问题。这时,这位病人新抽的生化血在未完全凝固的状态下成功分离出血液成分来,其中,血清与红细胞比例显示都是正常的。要说,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在病人第二次检查没有出现任何异常的情况下,任冬梅和何佳乐完全可以交差了事。但是,两人反而更加坚定把第一管血不正常现象弄清楚。
很快,又过了两个小时,任冬梅让何佳乐把那管没有完全凝固就出现“离心”的生化血再去作一次。可是,又让人怪异的情况发生了,这管血的血清居然变成胶冻状,非常坚硬,根本分离不出一丁点血清。面对这一新变化,任冬梅和何佳乐又一次陷入沉思。突然,何佳乐想到了什么,赶紧对任冬梅说:“我曾看过一篇《离不出血清的血》文章,上面说这种现象可能是多发性骨髓瘤。要不,我们给他查个免疫球蛋白?”任佳乐的话也提醒了任冬梅,于是把第一次抽取的血液标本中分离出那仅有的100微升血清拿到生化室,认真做免疫球蛋白。结果显示,这位病人免疫球蛋白(IgG)明显升高,“白球比”严重倒置。看到这一结果,两人才明白,这位病人应该是得了严重的血液病。最终,任冬梅再一次拨通病人的电话,通知他尽快到医院,并立即帮助病人联系血液科主任。
这《一管无法分离血清的标本血》的故事结束了。但是,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更多类似的故事却在不断发生:根据一位年轻大学生剧烈运动后出现茶色尿液,尿常规隐血强阳性但镜下无红细胞的状况,张增增结合病人病情,及时建议临床医生对病人作肌酶谱检查,结果病人被确诊为罕见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杨思伟夜班时遇到一例门诊急性腹痛患者,血常规结果显示严重乳糜血,他在仔细询问病人后怀疑胰腺炎,立刻与临床医生沟通建议病人作CT检查,结果显示病人确实是胰腺炎。
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全体人员,正在显微镜下书写着“大医精诚”的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