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阎河)昨日,记者从市人民医院获悉,该院泌尿内科首次开展一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人工血管成形术,填补了我市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手术的空白,为更多血液透析患者开启了“新通路”。
患者,50岁,女性,3年前被诊断为尿毒症,需要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但是,因为自身血管条件差,医生为其施行了右侧颈内静脉半永久导管植入术。不久前,该患者出现了隧道及外口感染,在其所在地医院住院后,医生给予脓肿穿刺引流及抗感染治疗。不过,其效果很不理想。无奈,该患者到市人民医院求诊。该患者被收治到市人民医院泌尿内科后,该科副主任郭林考虑患者年龄相对年轻、透析时间较长等多种因素,决定为患者做动静脉内瘘人工血管成形术。
众所周知,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一个可靠的血管通路,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但由于高龄、动脉硬化、反复穿刺静脉损伤、糖尿病血管病变等,都会导致患者的血管不能施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或因多次内瘘手术后闭塞。因此,人工血管就成为透析患者再建“生命线”的理想选择。
在经过患者和家属同意后,手术历时2小时圆满完成。术后,该患者的人工血管血流通畅,触诊震颤强,听诊杂音明显。
郭林说:“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发展,动静脉内瘘以其并发症少,逐渐成为透析通路的首选,而内瘘和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比率也成为反映一家血液透析中心工作质量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现在,较为广泛使用的中心静脉半永久导管,主要限于预期生存时间短或自身血管条件差的透析人群。此类患者若出现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对于医护人员是较大考验,通常需要为患者重新更换导管。但是,新的导管依然存在再次感染的风险,且更严重的并发症是长期留置导管易导致静脉狭窄甚至闭塞。不过,人工血管的出现给自身血管条件差而又需要长期透析的患者创造了应用内瘘的机会。同时,也适用于自身内瘘功能不良的患者。再有,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具有口径大、血流量大、穿刺方便等诸多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