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学习实践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扛起历史责任 筑牢心中长城
整改落实务求实效
有感于张富清“不给组织添麻烦”
“儿童食品”亟待依法规范
“拉客”
读书立志,心有家国
世相漫话
迁坟通告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 年9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儿童食品”亟待依法规范
□杨玉龙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又到开学季,不少家长开始采购儿童用品,从儿童书包到儿童牛奶、儿童水饺,与“儿童”相关的产品都被放入购物车中。记者发现,很多家长在给孩子购买食品时更青睐冠以“儿童”字样的食品,认为它们更符合孩子的身体发育需要,而这类食品往往价格较高。

  (据新华网)

  应该认识到“儿童食品”有着消费需求,与人们的消费升级不无关系。比如,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曾对2003名受访儿童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4.8%的受访家长更倾向于给孩子购买有“儿童食品”字样的产品。强大的市场需求,以及与日俱增的购买力,无疑给“儿童食品”进入市场提供了便利。

  同时,“儿童食品”市场中的乱象,媒体也并非只有一次报道。以此次报道为例,“儿童食品”市场鱼龙混杂主要表现在:炒作概念,部分“儿童食品”与普通食品成分无区别;名不副实,部分产品宣称适用人群与实际不符合;部分“儿童食品”为了增加口感加入多种添加剂等。可见,这些问题若不加以整治,极容易给消费带来伤害。

  “儿童食品”市场乱象,亟待依法规范。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国内外对于儿童的年龄划分界限比较模糊,商家为了开拓消费市场故意制造概念、营造噱头,自造“儿童食品”概念。于此,一方面国家相关部门应当完善相关标准,为生产经营立好规矩;另一方面也应建立起监测、检测和预警机制,在相关标准缺失的情况下,对其管理更须不遗余力。

  从生产端来看,无论是出于噱头营销考虑,还是出于本心打造适合儿童的食品来努力,笔者以为,恪守住“良心”是核心。最简单的,一则应该生产销售质量过关的食品;二则在宣传上更须诚信,坚持实事求是,切莫为了一己之利,无底线甚至靠虚假宣传忽悠消费者;三则在价格上也应坚持“良心价”,切莫走高价路线。

  另外,在市场监管上也应不遗余力。有专家建议,有关部门应对“儿童”相关字样出现在食品包装上做更严格的规范,同时在广告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中加入关键词限制,遏制有误导倾向的“儿童食品”标签“漫天飞”。事实上,这样的举措很有必要。毕竟,消费者对“儿童食品”安全程度不可能门清,但是市场监管对此却不能糊涂,依法从严监管很有必要。

  当然,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讲,理性消费很有必要。比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有专门针对儿童的建议,《儿童青少年零食指南》也对家长选择食物做了指导。但我国还没有出台针对3岁以上儿童食品的相关标准。也就是说,在选择“儿童食品”时切莫片面听信商家的宣传。更何况,与其迷信“儿童食品”远不如追求“安全食品”更重要。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