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玮萱)9月9日,两座古色古香的“共享书亭”亮相解放区王褚街道锦祥花园社区。这是我市首批“共享书亭”,它的出现将进一步为构建“书香焦作”“书香解放”,打造解放区“10分钟阅读圈”添彩。
据解放区图书馆馆长薛涛介绍,“共享书亭”采取“零门槛”管理,书亭没有落锁,市民借阅图书可开门即拿,拿之即走,十分方便。
薛涛说,“共享书亭”实际上是“图书漂流”的一种形式,市民在借阅“共享书亭”图书后除了要及时归还外,还可以将自家的闲书通过辖区社区图书馆捐出,以便让图书真正地“漂流”起来,达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共享城市书香的目的。
记者在现场看到,锦祥花园社区“共享书亭”坐落在该社区中心花园处。花园内,小桥流水,树木葱茏,两座古色古香的“共享书亭”点缀其间,增添了花园的文化气氛。9月16日,天气放晴,三三两两的社区居民来到花园休闲,随手从“共享书亭”中挑选几本书籍,坐在石凳上静心阅读,享受书香生活的惬意。
谈起这几年我市积极构建“书香焦作”以来的生活变化,该小区居民辛先生说:“十年前,能让焦作人看书的地方还很少。几年前,市图书馆落成,大家都有地方看书了。紧接着,解放区中心图书馆又在锦祥花园社区开辟了分馆,还与市图书馆实现了通借通还,我们不用出家门就能把好书看。现在又有了‘共享书亭’,连借阅卡都不用办,我们随时随地看好书,真是太方便了。”
记者了解到,锦祥花园社区两座“共享书亭”可存放1000余册书籍。目前,解放区图书馆已在两座“共享书亭”存书500余册。从9月9日落成至今,该“共享书亭”共借出图书200余册。
让“共享书亭”的图书真正“漂流”起来,是个普遍性的难题。记者看到,为了管好、用好“共享书亭”,解放区图书馆已在“共享书亭”上贴出温馨小贴士,内容为“如果您想借阅,需在5日内自觉归还即可。同时,提倡把自己闲置的书籍捐赠到‘共享书亭’,让您的闲置图书成为大家的共享图书。(爱心捐赠的图书可以到社区图书馆进行登记,对捐赠的图书我们将进行实名登记、消毒杀菌处理后上架。对共享阅读捐赠实行积分制,累积计分可兑换小礼品)”。
薛涛说:“建设‘共享书亭’是对市民素质的一次检验。采取捐闲书攒积分,是激励大家争做文明市民的一种办法,希望大家及时归还图书,积极捐赠闲书,让大家在‘共享书亭’中受益。”
2014年10月,解放区进入全省首批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行列。随后,解放区整合辖区资源,利用市图书馆资源构建文化服务网络,成立了解放区中心图书馆。几年来,该图书馆不断延伸服务链条,积极探索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打通了市、区、社区三级图书馆阵地,先后在辖区内的11个社区建成了分馆,还建成了24小时城市书房、书盏小驿城市书房等,扩大了服务人群,缩短了服务半径。
据悉,锦祥花园“共享书亭”是解放区图书馆持续缩短服务半径的试点工程。该馆计划依托现有的11个解放区图书馆社区分馆,在每个阅读人群相对集中的地方再建一座至两座“共享书亭”。
记者手记
“共享书亭”的出现,让市民读书越来越方便了,也让这座城市的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厚了,真心希望这样的“共享书亭”多多益善。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拥有“共享书亭”,不能光图自己方便,更要大家方便。因而,本报倡议市民:好借好还,再借不难。捐书有益,贡献社会。
“共享书亭”实际上是“图书漂流”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起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捡获这本书的人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原处,再让下一位爱书人阅读,如此往复,达到图书“漂流”的目的。
由此可见,“图书漂流”的根本目的是共享书香,最终体现的是城市文明。
“共享书亭”要实现可持续,文明素质是底色,有效管理是保障。
事实上,我国有许多地方都曾开展过类似于“共享书亭”的“图书漂流”活动,但大多存在管理难题。
如何对“漂流图书”实现跟踪管理?如何鼓励大家积极捐书、捐好书?有人提出,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扫码借书”。还有人提出,依托“共享书亭”或“共享书屋”,在社区开展读书活动,呼吁大家自觉爱书、捐书。也有人提出,划片管理,谁受益多谁担责大。
以上总总,或许都是让“漂流图书”真正“漂流”起来的办法。只有让“漂流图书”真正地“漂流”起来,大家才能共享便利,共嗅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