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玮萱
他,通常以“风雨如书”的名字与外界见面,仿佛在全世界的江湖里只有他一个人。他,与外界接触时,总爱隔着一段距离。事实上,他可能正带着深邃的眼神,用冷静的大脑在“剥离”你的思想。
风雨如书,一个活脱脱的、刚刚三十岁出头的青年,已经在连续10年的时间里创作了500余万字的悬疑小说。他新近的原创悬疑小说《重回犯罪现场》在咪咕阅读平台点击量破500万,《黑白线:边缘警察》荣获灵犀杯有声作品一等奖,《听凶》系列被阅文出版事业部重金签约,还有几部小说正在赶拍影视剧,不久将被搬上屏幕。如今,风雨如书已是国内知名的悬疑作家。
不久前,风雨如书带着他的作品《重回犯罪现场》《特案侦缉组》分别在郑州、杭州、长沙、呼和浩特、焦作开展了6场新书签售活动。他的新书正在焦作学府书院售卖,也是在这里记者与风雨如书见面,并对其进行了采访。
与记者交谈时,风雨如书直接又坦诚。
从小,风雨如书就喜欢写作。2006年,大学毕业工作两年后,学习计算机专业的风雨如书毅然放弃了正式工作,开始“窝”在家里专心创作,父母亲朋为他的选择担忧不已,他却全然不顾。
疯狂的创作,令他乐在其中。仅仅一两年时间,上百家悬疑杂志社主动向他投来“橄榄枝”。2008年,他尝试创作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原创悬疑小说《秘密》,获得了巨大成功。此后,每一年,他都会创作两部到四部悬疑小说。他的创作风格日渐成熟,创作内容也从校园悬疑小说转向社会悬疑小说。
黑暗里微微打开的老宅、重回犯罪现场的魅惑、午夜落雨街头的脚步、封门村里的鬼厉魅影……面对一张张白纸,风雨如书脑洞大开,用脑海中蹦出的一个个瑰丽影像传递人性的善恶。
风雨如书说,他不算是网络小说家,甚至当有人将他归为网络小说家时,他是很反对的。他说,网络是平台,所有创作家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跳舞。写悬疑小说非常烧脑,每个细节都要经得起推敲。所以,悬疑小说不是大家通常认为的“网络快餐”。
这三年,是风雨如书创作的高峰期。2016年,他和当当网合作投资电影《洞神新娘》,他首次在电影制作中担当文学监制。他的作品《民间神秘调查局》已由腾讯文学和阅文集团“悬疑社”重金签约,目前已经打造上线。《刑警手记之重案组》在台湾出版成功上市。2017年,他连续出版了《孤楼诡谈》《犯罪推理师》《刑警手记之特案科》等多部作品。2018年,他的作品《重回犯罪现场》荣获“咪咕杯”2017年中国网络小说优秀创作作品。
听完风雨如书的介绍,记者深感,虽然在现实中与风雨如书隔桌而坐,但在另一个充满悬疑的世界里,记者与他却隔着万水千山。
这些年来,我市涌现出了一批年轻的文学创作者,风雨如书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