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同乡同学庆军兄,一生清廉、公而忘私,英年早逝,转眼已经一年。幸而时代没有忘记,国家没有忘记。九原可作,吾谁与归……”这是今年市中级法院法官范炳鑫在李庆军同志逝世一周年之际,写在朋友圈里的一段话。2019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河南省委追授李庆军同志“全国模范法官”和“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作为李庆军曾经的同窗、老乡和并肩战斗过的“战友”,范炳鑫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时间回到10年前的2009年。这一年,省高级法院为集中办理积压的民事申请再审案件,从省高级法院和各个地市中级法院抽调180余名法官组成9个巡回合议庭,到各地市进行巡回办案,李庆军和范炳鑫恰好分在一组,成为“同事”。
近日,记者走进市中级法院,聆听法官范炳鑫和李庆军一起工作生活时的点点滴滴。
爱较真的“倔”法官
巡回合议庭成立后,李庆军和范炳鑫所在小组被委派到新乡市中级法院进行审案。案件多、任务重,李庆军作为巡回合议庭的审判长,每天都将工作安排得满满满当当。“他是一个特别爱较真、对工作极端负责的一个人。”范炳鑫回忆道。
家住新乡市封丘县某村的张某,与邻居因宅基地问题发生纠纷,闹到法院。由于张某不服新乡市中级法院的判决,遂向省高级法院申请再审,案件很快流转到李庆军所在的巡回审判小组。为了弄清案件的来龙去脉,李庆军决定带领小组成员上门了解情况。张某家所在的村十分偏远,由于不熟悉路况,一大早就出发的李庆军走了近3个小时才赶到张某家。经过实地调查,李庆军心里很快有了谱,开始分头做张某及其邻居的工作。不知不觉一上午过去了,13时多,大家饥肠辘辘,提出先找地方吃饭,下午再继续工作。此时,李庆军却从随身的包里掏出一袋馍。这是谁都没有料到的,大家面面相觑,他却笑道:“怎么,这白面馒头不比我们上学时吃的粗粮馍强吗?我们来这里是工作的,当事人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我们就一刻也不能放松,必须分秒必争,抓紧时间解决当事人的问题。”李庆军就是这样的“倔”,当事人的问题解决不了,他绝不罢休。经过李庆军耐心细致做工作,双方当事人最终自愿达成协议。当李庆军小组一行赶回新乡市中级法院的时候,已经是20时多了。
这一顿工作餐让范炳鑫刻骨铭心。“庆军总是说,以前的日子苦,现在条件好了,就一定要把工作干好。他还时常叮嘱我们,要真正吸取马锡五审判工作法的精髓,法官要多到基层去、到当事人身边去,因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审判权。”范炳鑫说,李庆军的“倔”和爱较真是出了名的,这种工作精神深深感染着身边的人。
不仅审案子,对于裁判文书的编写,李庆军也苛刻到了钻牛角尖的地步。大家每次写好的文书,李庆军都会亲自过目,提出修改意见,对于写的不合格的文书,会毫不留情地打回去,要求重写。包括驳回的裁定,他都要求做到说理充分,所以在李庆军小组办结的案件里没有出现过一起再访的情况。“在庆军的指导下,修改后的文书确实大不一样,我们心里都无比佩服。”范炳鑫由衷地说。
老百姓是咱亲人
李庆军时刻牢记,自己是从老百姓中走出来的,他倾尽心血、忠诚履职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能感受到司法的温度;他对审判事业的忠诚热爱,更是因为他有一颗拳拳为民之心。
李庆军常说,老百姓是咱亲人,对待上访群众要始终保持耐心,对贫困群众始终保持爱心,对每一个当事人始终保持公正心,接待每一个当事人,都要拿出最大的热情。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新乡市原阳县有一位老人,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不幸身亡,小儿子身患小儿麻痹,没有劳动能力。家庭的变故,彻底击垮了老人。老人从此变得恍恍惚惚,时而清醒、时而糊涂。大儿子出事后,经过法院判决,老人儿子所在单位已将全部赔偿款一次性支付给了老人。但由于老人精神受到打击,总觉得当时自己受到了欺骗,补偿款没给够,于是便开始不停上访。
几乎每天,老人都会骑着三轮车带着小儿子或者老伴前来法院,成了法院的“常客”。每次老人来,李庆军只要在,他都会热情地将老人迎进屋,端茶倒水,嘘寒问暖,耐心倾听老人诉说。有时到了中午,李庆军还会自己掏钱请老人一家吃饭。晚上,当李庆军回去休息时,老人的电话还会打来,但每次李庆军接到电话,不管在干什么,都会停下来,耐心听老人诉说。最晚的一次,他在电话里一直同老人说到次日2时多。
“李法官你是好人啊,我也知道做得不对,可我最优秀的儿子不在了,我是真的忍不住想他,一想我就会犯糊涂。”老人白天时大脑会清醒很多,会跑到法院向李庆军表示认可法院的判决。但是到了晚上,老人就又开始胡思乱想,此时就会给李庆军打电话诉苦,而李庆军总是耐心地接听。一次、两次、三次,老人不知往法院跑过多少趟,李庆军也不知为老人掏了多少次钱,接过老人多少个晚上打来的电话。有人劝李庆军算了,他却说:“老百姓太难了,他们为什么不停地找我们,那是老百姓心里真的有解不开的结,遇到难处了呀!”
亦师亦友兄弟情
在新乡一起工作的一年,范炳鑫和李庆军结下了深厚的兄弟情义。“我和庆军真正熟络起来就是在这一年。中学时期,我们虽在一个学校但不同班,只是互相知道,并不熟悉。直到我们分在一起工作,才知道他到了省高级法院。”范炳鑫说。因为两人既是同乡又曾是同窗,工作上配合得十分默契,同时生活上李庆军也像兄长一样照顾范炳鑫。
“庆军人缘非常好。由于原来上的是师范院校,他在教育界的朋友特别多,来新乡工作的一年,他也会抽空和这些老朋友相聚,每次都会带上我。但是每次吃饭他从来没让我掏过一分钱,都是他自掏腰包偷偷把账给结了。”范炳鑫说。
工作上遇到难题,范炳鑫也爱向李庆军请教,李庆军总会耐心地帮他答疑。“其实我俩以前都当过一段时间老师,庆军后来又考上了西南政法大学,学习了专业的法律知识,所以请教他,我也最放心。他就像我人生路上的另一位老师,不管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他都教给了我很多东西。”范炳鑫眼眶红红地说。
一年时间很快过去了,在李庆军的带领下,该巡回合议庭再审案件复查的撤调率达到25%,出色地完成了工作任务。在范炳鑫的工作鉴定中,李庆军也给出了很高的评价。范炳鑫说:“其实都是庆军带领得好,他这是给我们鼓励,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做出更好的成绩。”回到各自岗位后,范炳鑫与李庆军仍时常联系,或探讨工作,或拉拉家常,就像亲兄弟一样。
“当时真的感觉不到任何的异样,他从没有在外人面前流露出一点生病的迹象,给人展现的总是阳光、健康的一面。我如果当时能再多问两句就好了。”范炳鑫说,2018年9月4日,自己到省高级法院汇报工作,由于好久没见李庆军,便给李庆军发了两条微信,但是始终没有得到回信。“知道他工作忙,我便没多打扰就回焦作了,直到9月20日中秋节,我又给他发了一次微信,过了一天他给我回复,只说可能需要休息半年,有事电话联系。事后,我才知道,那时候他已经做了手术,正在医院里观察。但是,他对此只字未提,就是怕大家知道了去看他,怕给我们添麻烦。”范炳鑫说起来内心还是充满愧疚。
没想到这次微信联系,竟成了范炳鑫和李庆军最后的告别。2018年9月28日,李庆军终因病情加重,医治无效逝世。
“这些信息,我会一直保留着,因为看见它就仿佛还和我的好兄弟在一起,而庆军也不曾离开过似的。他的精神会一直激励着我!”范炳鑫动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