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郭嘉莉)“希望法官能够消除他的失信记录,今天我替我侄子把钱还了。他还年轻,以后的路还长,不能当“老赖”……”2019年6月份,孟州市法院执行局办公室,梁某的伯父对法官说。
据悉,被执行人梁某与申请人袁某是生意上的合作伙伴,2017年12月,梁某因资金紧张向袁某借款8500元,并出具借据一张,约定使用期限3个月。到期后,经袁某多次催要,梁某均以各种理由拖延还款。最终,袁某将梁某起诉至孟州市法院。案件判决后,梁某依然拒不还款,袁某于是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期间,法官了解到梁某因经营不善,生意已经破产,同时还欠下其他高额外债,现在一家人只能靠打零工勉强维持生计。法院也一直未能查到梁某名下有可供执行的财产。
“法官,事已至此,算我倒霉!这些钱等梁某以后确实有能力了再还吧。”袁某无奈地向法院递交了撤回执行申请书。但让袁某没想到的是,几个月后,他又接到了执行法官的电话。
“袁某,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梁某欠你的8500元钱有着落了,你抓紧时间来执行局领钱吧。”梁某一头雾水地赶到执行局,却发现还钱的是梁某的伯父。
原来,孟州市法院执行局近期因其他执行案到梁某所在村村委会进行沟通,梁某伯父正是村委委员之一,其无意中听说了梁某的案子,想到自己还是村委会干部,顿时觉得失了颜面:“法官,啥也别说了,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这个事情我帮他。”
梁某的伯父不忍侄子因此背上“老赖”之名,不仅积极撮合与袁某达成和解,还自掏腰包,主动到法院替梁某履行了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