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脱贫攻坚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扶贫先锋”孔德庆
扶贫动态
脱贫长镜头
毋水龙脱贫记
“80后”第一书记刘永林和他的“穷亲戚”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 年9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毋水龙脱贫记
本报记者 张 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现年67岁的贫困户毋水龙,居住在修武县西村乡太行山腹的一个小山村——平顶窑村。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庄稼汉,他一生不怕吃苦、不怕流汗,出门打工砌石头,一年一年地干,但一年的收入还是不够花、不够用。

  2016年春,焦作市公安局结对帮扶平顶窑村,监管支队按照市局统一部署,派出5人扶贫小组,结对帮扶贫困户毋水龙。

  支队长杨希民、政委祁永利、副支队长赵玉银一次次走进毋水龙的家里,了解其致贫原因、生活状况、查找致贫困难根源,针对他家因病、因残致贫,缺乏劳动力的实际情况,精准施策,制订了长短结合的扶贫计划。

  毋水龙家的三块地零星分布在大山脚下,帮扶小组看准了这块宝地,鼓励他种植高山西红柿增加收入。

  “我们一定要帮助毋水龙发展这个产业脱贫致富。”一批批扶贫民警来到平顶窑,帮助毋水龙拔去田间的杂草、搬开遍地的石头。支队的除草机拉来了、市戒毒所的微耕机拉来了,支队、市戒毒所领导班子全体人员,机关党支部的全体党员民警,扛着铁钎、背着锄头来了。大家横下一条心,只盼黄土生黄金。平地、施肥,帮扶小组分批次出动100余人次,帮助毋水龙种上了西红柿苗,并解决了6000余根西红柿架杆问题,不但缓解了他的生产支出,更驱散了他心头缺乏劳动力的愁云。

  为了确保脱贫田的苗壮、苗旺,提高西红柿的成活率和坐果率,支队专门购买并安装了一台潜水泵,接水管300米,还装了配电箱、空开等农电灌溉设备。毋水龙对此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一天到晚吃住在田里,打虫、治虫、给枝条打岔,小心管理,精心呵护,适时灌溉。果实成熟后,监管支队又充分整合多方资源,帮助毋水龙销售西红柿1万余公斤,使其实现收入近5万元。

  坐落于太行山深处的平顶窑村,古树参天,群山起伏,是发展农家乐、民宿的绝佳之地。市戒毒所帮助毋水龙发展民宿实现稳定脱贫,在不断帮其完善硬件设施的同时,还赠送棉被、床单、被罩等物品,并请人为其制作20余块宣传牌,在周边主要路口张贴、悬挂,大力宣传。整洁的环境,亲民的价格,毋水龙家的民宿生意逐渐红火起来,收入颇丰。

  常言说“家有粮食三仓,一场大病花光”。如何让因病致贫的毋水龙家尽可能享受到国家的医疗政策,是摆在监管支队扶贫小组面前的重要任务之一。毋水龙的爱人患有高血压,儿子患脑瘫生活不能自理。监管支队为毋水龙家庭成员办理了新农合医保卡、健康扶贫卡、优诊卡等,使其充分享受到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4年来,市戒毒所为毋水龙的脑瘫儿子无偿赠送药品6种50余盒价值6000余元。

  毋水龙家除了种植西红柿之外,山杏、白萝卜、大白菜、香菜、菠菜等年产也有几千公斤。几年来,监管支队、市戒毒所先后帮助毋水龙包销瓜果蔬菜2万余公斤。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