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脱贫攻坚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扶贫先锋”孔德庆
扶贫动态
脱贫长镜头
毋水龙脱贫记
“80后”第一书记刘永林和他的“穷亲戚”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9 年9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80后”第一书记刘永林和他的“穷亲戚”
本报记者 王 颖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刘永林(右)到贫困户李佩珍老人家里走访时,老人握住他的手,连连夸赞。 本报记者 王 颖 摄
 
   

  “婶,以后天变凉了,注意要添衣服,这体检的单子您放好,过两个月咱再去复检一次。”“永林你费心了,给俺又是送卤鸡腿又是张罗体检,比亲人还亲呢!”这是9月18日下午,沁阳市崇义镇大张村驻村第一书记刘永林到79岁的贫困户李佩珍老人家走访时的场景。

  今年32岁的刘永林曾是沁阳市高级中学的一名教师。2018年1月,年轻的他接到组织任命,成了大张村的驻村第一书记。从一个高中教师到一个省级贫困村的驻村第一书记,这个角色的转变对刘永林来说难度不小。

  “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要想干好扶贫工作,就得走近群众,为群众办事。”一番思考后,刘永林找到了驻村扶贫工作的突破口。他列出走访计划,挨家挨户到贫困户家里走访,了解致贫原因,制定精准帮扶措施。

  入户走访时,贫困户李佩珍老人家的情况引起了刘永林的注意。老人儿子离世,儿媳务农,小孙子正读高中,一家人除了享受国家的扶贫政策外,仅依靠儿媳种地的微薄收入维持生计,日子过得艰难。

  “婶,往后您就是我的亲婶子,有啥困难只管说。”刘永林主动认下了这门“穷亲戚”。之后,他隔几天便来家里转转,陪老人聊天,鼓励她和儿媳要乐观生活。得知老人的小孙子就在沁阳市高级中学读高三,他多次找到班主任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李佩珍家的小院里开始有了欢笑声。老人的儿媳主动提出要外出工作,增加家庭收入,刘永林帮她联系单位,实现月收入2000余元;老人的孙子学习成绩不理想,在刘永林的帮助下,他高考后到江苏一家技术学校边学习边工作,不仅能够自食其力,还掌握了一技之长。

  “上有国家的扶贫好政策,村里还有永林这个贴心人,俺觉得幸福着哩。”李佩珍老人激动地说。在大张村,像李佩珍老人这样幸福的贫困户还有很多,他们都是刘永林心里惦念的“亲戚”。

  54岁的贫困户白永超身体不好,患有心脏病,妻子和孩子外出打工赚钱,留下他一个人在家里休养。刘永林得知情况后主动“结亲”:“叔,这是我的电话,你哪儿不舒服只管给我打电话。”

  去年冬天,刘永林到白永超家里走访时正巧碰上他不慎把腿摔伤、鲜血直流,刘永林背着他坐上了自己的私家车,一路疾驰到医院。白永超出院回家后,刘永林一日三餐给他送饭,还送去慰问品,悉心照顾如家人。

  刘永林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在村委会大院里办起了爱心启智班,义务为村里的孩子们辅导功课。贫困户杨全红的儿子经过刘永林一段时间的辅导后,不仅转变了学习态度,还立志长大后要像刘永林一样当一名教师。

  贫困群众的岁月静好,来自帮扶干部的负重前行。刘永林的这些“穷亲戚”们不知道,这个长年吃住在村、一心一意为乡亲们着想的第一书记,是一个4个月小宝宝的爸爸。为了村里的基础设施项目早日完工,甩掉“大脏村”的帽子,他连续十几天加班到深夜,一趟趟到各部门、单位对接项目。一条条水泥路通到了家家户户门口,一盏盏造型别致的太阳能路灯照亮了夜间的村庄,昔日脏乱差的村子实现了洁净美的蝶变……这些无不凝聚着刘永林的心血和汗水。

  记者离开时看到,一群孩子在大张村村委会门前新建成的文化广场上追逐、奔跑,他们欢快的身影和美丽的村庄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卷。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