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中心建设既是聚焦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工程,又是无缝对接老年社会,推动康养产业的破题开篇之作。去年年初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县(市)区和各市直相关部门的全力配合支持下,市卫生健康委结合自身职责和行业特点,在医养中心建设上做了一些探索性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科学规划 高标准建设
我市借鉴先进地区的做法,制订了《焦作市医养中心建设发展规划(2019—2022)》(试行),明确了医养中心发展的规划布局、发展目标、职责任务、重点领域、主要任务,引领全市医养中心的发展。
我市制定了《焦作市医养中心建设及管理指导手册》,明确了全市医养中心建设的五统一、五流程和十项制度,使医养中心有章可循。
全市各级卫生健康委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工作专班,细化工作台账,明确任务节点,重点问题现场指导解决,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季观摩,推动医养中心高质量建设。
强化督导 全方位推进
我市有效整合各相关部门资源,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共同发力推动。
我市委托河南理工大学医学中专部,选派蕾娜范护理专业班优秀教师作为培训师资对全市医养中心护工进行规范化职业培训,共培训护工435人次;协调河南理工大学医学中专部与德国GIZ国际合作机构开设的三年制医养护理专业班已开班,将为我市的医养中心建设提供优秀护理。
我市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制定了社会化运营收费标准,确保了医养中心可持续运营。
今年年初以来,我市先后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北大六院院长陆林,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李智勇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鲍勇教授来我市调研指导医养工作,并和上海交大健康管理与服务创新研究院签订了全方位合作框架协议,提升医养中心的建设水平。
为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估考核机制,我市组织由第三方组成的考核评估组对全市医养中心进行考核评估,有力地推进了全市的医养中心建设。
目前,全市有扶贫任务的8个县(市)区共投入建设改造资金1.97亿元,运营资金518.8万元;共规划建设医养中心45家,32家已完成入住,设置医养床位2819张,现已入住1192人,其中符合政策兜底医养人员455人。
医养融合 多部门联动
我市的医养中心建设有效推进了医养的深度融合,拓展了医疗服务范围,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社区、家庭养老的无缝对接。
我市各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亲自指挥、部署,在资金投入上给予大力支持。
市市场监管局在食品安全,市医保局在打通医保联动对接,市人社局在提供人才政策支持,市民政局在养老服务机构办证,市扶贫办在医养对象认定,市残联在医养中心康复器材投入等工作上主动对接。
为推动医养深度融合,我市坚持“以居家养老为主、城区日间照料为依托、以专业机构养老为补充”建立健全医养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全市三级、二级医院牵头组建了15个医联体。
我市坚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对全市开展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88家、居家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80家、农村幸福院867家建立签约服务。
在探索开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方面,我市在解放区开展了家庭病床试点,在焦作市人民医院和沁阳市人民医院开展了护士服务到家手机APP试点,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咨询、预约转诊等服务,推进医疗健康服务进康养机构、进家庭,助力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实现了医养发展的深度融合。
一年多来,市卫生健康委以医养中心建设为突破口,书康养产业破题之开篇作,为建设“精致城市、品质焦作”注入了新元素,为打造“世界太极城·中原养生地”增添了新动力,为全市康养产业发展贡献了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