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山阳城 上一版3
焦作韵
山阳故城听埙
用一颗葡萄的心爱你
故城怀古
马村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启事
赵飞琴在传承中沿袭医者仁心
河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 健康管理中心隆重开业
拍卖公告
云中谁寄锦书来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9 年10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云中谁寄锦书来
□马万里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因为喜欢写诗,所以就特别热爱李清照的词。尤其是她《一剪梅》中的句子:“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我几乎刻在了心上!

  古代人与远别亲人以及友朋的情感表达和传递,主要是靠书信往来。“锦书”源于前秦窦滔之妻给他写在丝锦上的回文诗,后泛指书信。古代也有“雁足传书”的传说,故道“云中谁寄锦书来”。

  近年来,由于我介入了河南省杂文学会的活动,我又频频体味着、享受着书信那种“见字如面”的惬意、快慰乃至惊喜!

  首次介入,是2010年省杂文学会在博爱县青天河举行的年会兼笔会。其实,那时我很少写杂文,因为会议是由焦作市杂文学会会长张丙辰牵头承办的,所以我才有幸混迹旁听。杂文学会不比诗歌协会多是年轻男女,这里几乎都是德高望重的老领导、老教授,多是心藏锦绣、学富五车的作家、学者,而我当时只是一名化工厂工人,充其量是位业余作者,用网络语言来说是打酱油的,因而只好保持噤声,认真聆听!

  那次会议女生甚少,我有幸和大河报“河之洲”版的主编阚则思女士住一屋,这是一位高雅、博学、浑身充满灵气的女子,后来她当选了省杂文学会的副秘书长。那次一见面,我就喜欢上了她!我说,可惜我写杂文很少,喜欢写诗歌、散文之类。要是我每年都能参加你们的会议该多好啊!阚姐姐热情地鼓励我:“慢慢来,其实杂文并不难写。我们每年有一两次笔会,你若能来,我们互相交流的机会就多了!”

  与诸多杂文作家的广泛接触,我认识了大家,大家也都了解了我。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他们都把我当作亲人,常常在暗中默默地帮助我,成了我生命中真正的贵人!尤其是张丙辰会长、李志强老师等。2011年农历正月十五,恰逢焦作两会召开,又是一个月儿圆圆的日子,我的命运有了一次重大转折,我成了焦作日报社的一名副刊编辑。杂文学会第二年的洛阳年会,因工作忙不好请假而未能参加,张丙辰会长还专门给我领了一套书、纪念册。

  多年来,阚则思姐姐和我一直保持着书信往来。书信不是对面聊天,写信的人和读信的人都处在一个心灵的孤岛上,于是联想和想象的空间格外开阔,既感海阔天空,又觉近若比邻。就这样我们隔着一条黄河,常常有“君住黄河头,我住黄河尾,夜夜思君不见君,唯见黄河水”之感。或者在密云不飞、急雨如注的时候,一个人静静地读信;或者当秋意渐浓、红叶满山时,一纸书笺会问:“秋意渐佳,吟兴如何?”

  我喜欢读信,也喜欢写信,每次都喜欢在信末煞有介事地写上一句:“见字如面。”我甚至认为一个人的字就是脸面,字好看了这个人长得一定貌美如花。直到现在我保存有很多朋友们的信件。

  这里,要特别书写的是省杂文学会的老会长王继兴。他退休前是大河报的首任总编辑。2010年的青天河会议上我与他初次相识。

  以后的这些年,我多次有幸参加杂文学会的笔会,见到王继兴老会长。在长葛,在光山,在睢县……他每次会议的致辞,都声如洪钟,大气磅礴,神采飞扬,几句话便能把大家的激情点燃!去年的淮滨笔会他因足关节疼痛,未能参加。后来我才知道,他不能走路,酷暑时节40天就闷在家里,一一思念杂文老友,为81位杂文家写了81首七律,最后集成一册《意难忘》。其中竟然也为我写了一首,特别感到喜出望外。

  有一天,我接到一个电话,说有我的顺丰快递。我脑际蓦地又跳出了那句“云中谁寄锦书来”?急忙去取,啊,原来是王会长寄来的。拆开看,共三样东西:其一是三本书:《云影笔踪》《诗意人生》《落花赋》,都是先生的著作。其二是一幅横卷书法,先生知道我喜欢李清照的词,特意从《漱玉词》中选书了六首。其三是一把折扇,一面先生画了一盘晶莹剔透的红樱桃,题为“红了樱桃”,自然意出宋人蒋捷的词:“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是先生勉励我要珍惜时光。扇子的另一面题诗为:

  酷暑时节无所赠,

  为君遥寄一缕风。

  但期椽笔更劲健,

  尽揽风云任纵横。

  看着先生的手书,他慈祥的、笑容可掬的面容立马呈现在眼前了。

  ——这就是我在杂文界结识的老师和朋友!他们不时地会有书信寄来,让我享受到意外的喜悦;我也会时时仰望天空,期待着下一封“云中锦书”……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