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开农用三轮车、四轮拖拉机,多数人会联想到正在忙碌运输的男人,或是正在田间地头耕作的壮汉,可这些对于武陟县北郭乡高余会村的和巧利来说,都不在话下。这位个子矮小、皮肤晒得黝黑的普通家庭妇女,面对贫困和挫折选择了坚强,硬是把自己活成了一个“女汉子”。
年近50岁的脸上只有岁月留下的痕迹,看不出丝毫对生活的哀怨,记者眼前的和巧利,流露出的是内心的强大和战胜贫困的乐观。2008年,她的丈夫杨桂林因为脑出血严重,虽然捡回一条病,可瘫痪在床靠人照料。
在农村,男人是一个家的“天”,和巧利家的“天”塌了,可生活还得继续。痛苦中,她选择了坚强,把自己变成了家里的“天”,撑起了这个家,为家人遮风挡雨。
从丈夫生病开始,和巧利每天喂吃喂喝,端屎端尿,毫无怨言,11年如一日地照顾全身瘫痪且丧失语言能力的丈夫。“她没有别的手艺,为了维持家庭正常生活、方便照顾丈夫和正在上小学的女儿,她一个女人承包了20亩地养家,练就了一身种地的看家本领。”北郭乡政府工作人员焦文婷向记者介绍,“平时,和巧利开着自家的农用三轮车、四轮拖拉机下地干活,重活累活样样不在话下。邻居们都说,为了支撑这个家,她活得像个男人一样。”
去年年初以来,武陟县按照“县级统筹、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累计投入424.57万元,先后在县养老中心、圪垱店乡卫生院、大虹桥乡卫生院以及詹店镇卫生院建起托养中心,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重度残疾人提供集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精神慰藉等项目于一体的免费优质服务,以“托养一个人、解放一家人、幸福一群人”为服务宗旨,帮助重度残疾人家庭脱贫解困。今年5月份,和巧利婉言谢绝了政府的重残托养政策。她说:“我不想给政府添太多的麻烦,照顾丈夫成了我的习惯,也成了生命中的一部分。”她告诉记者:“平日里公公也会帮着照看桂林,骑着三轮车,拉着他出去转转,这也缓解了我的压力。”
去年年底,在当地政府的帮扶下,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巧利家实现了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