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适值市农业农村局召开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座谈会,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农业产业化优秀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单位的部分代表参加了会议。
据悉,座谈会对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作了全面介绍,强调了追溯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相关要求,对我市《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及相关追溯政策进行了解读,并安排部署了下一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工作。
其实,追溯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宏观上,有国务院印发的《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及其目标;微观上,有我市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并建立了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然而,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发现,生产企业作为自建追溯体系的主体,流通企业因自身商业信息、运行成本等原因,上传追溯信息的积极性不高。原因何在?
众多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的一些追溯平台仅从监管角度出发,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质量控制结合不紧密,在帮助企业优化供应链流程,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品牌提升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大,短期内企业难以看到效益。
追溯成本高昂是导致追溯实施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毕竟,追溯本身是复杂的,需要追溯系统的支持,需要采集各环节追溯信息,涉及到企业采购、生产、销售、流通等各部门,涉及到与上下游企业的沟通与协调,因此实施追溯会对企业带来人力、物力等成本。对此,有专家建议应充分挖掘追溯数据的价值,尽快推出统一的、方便的查询方式,提升追溯数据查询率,有效地发挥追溯体系的倒逼机制,调动企业参与追溯体系建设的积极性。
本来,追溯体系建设旨在采集记录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信息,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强化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不仅被视作保障人民群众消费安全和公共安全的有效手段,也是促消费、稳增长,推进供给侧改革、实现内贸流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这一顶层设计可谓一举三得: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可以做到精确查找、快速召回、精准处罚;对于企业来说,可以实现产品的防伪、防窜货等管理功能;对于消费者来说,能够查询所购商品的详细信息。故此,还应在挖掘追溯体系这座数据“金矿”上下功夫。在座谈会现场,中追溯源(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郑韵钒与参会人员交流关于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的观点,并演示了“三维3D码+区块链+RFID/NFC”三位一体追溯防伪技术的应用操作,探讨分析了焦作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等问题。他同时建议,在共建共享方面,还要着力推动各级追溯管理平台与其他部门相关管理平台横向连接,通过互联互通打造大数据应用场景,让一条条追溯数据发挥应有的价值。
用科技让食品安全“晒”在阳光下。扫一扫码,就能知道食物从哪里来,运输、加工这一路上都经历了什么,万一有问题该找谁……其实,企业并没有必要把可追溯体系建设当作负担,而应把它看作一个难得的机遇。比如,一旦产品出现纰漏,企业就可以根据记录的节点信息快速找出问题的根源,找出是哪个工序或环节存在问题,对问题进行剖析解决;或是根据追溯信息迅速查明问题源头,召回涉案产品,避免一次危机砸掉一块招牌、避免造成更大的危害,切实保护品牌的公信力。同时,有了来自追溯体系的大数据,企业还可以分析市场“味蕾”,调整产品的生产和研发环节。对技术平台方而言,可以从中细分消费者群体、挖掘潜在需求,为咨询等业务提供数据支持——那是又一座“金矿”。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就如何加快推进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毕竟,产品质量追溯具有明显的外部性和公共性,政府一方面要搭建好可追溯系统,加大支持力度,推进试点工作开展;另一方面,还要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把握好对追溯企业的补贴和支持。比如,加拿大通过耳标对每头猪实行标志管理,没有纳入标志管理系统的猪禁止交易和屠宰,其耳标的直接成本由饲养户支付,系统运转成本由政府支付。以此方式搭建追溯体系,既保证政府层面的统筹协调,又强化了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同时,还应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普及追溯食品安全知识,正确引导公众消费。一方面,能够保证参与追溯企业的利润;另一方面,更多的公众参与质量安全中,实现社会共治,也有利于追溯体系更加顺畅运行。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我们相信,随着全市各相关部门在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上的持续发力,一定能让人们在衣、食、住、行中,真真切切地享受到发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