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仝伟平)昨日,在山阳区云台小区,从北京搬回来居住的任景普告诉记者:“还是家里好,不用去北京了。”
为啥?听老任细诉衷肠:“当初,俺小区条件太差,又没人管,不得已,我只好搬到北京和儿子一起住。后来,小区要改造,关系不错的老哥们打电话,让我回来和大家一起干。现在,小区的环境是真好,‘360’的功劳真不小。”
老任赞不绝口的“360”,是指山阳区去年4月实施的党群360工作法。党群360工作法,即“三全六步同心圆”,通过党建全引领、群众全参与、项目全支撑,以问、议、定、办、晒、评“六步议事”程序,构建全方位的党群深度融合社区治理体系,绘就党群同心圆。
这个“360”效果如何?云台小区是试金石。该小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基础设施欠账多,居民矛盾怨言多。去年,在社区的帮助下,该小区抓住山阳区老旧楼院改造的契机,推选出热心党员、群众成立党群议事会,对居民进行再组织。85户居民先后3次集资26850元,参与率、出资率达到100%。加上街道、区级配套资金,该小区共投入14万元,硬化路面1300平方米,配备了新式电磁锁大门和充电桩车棚,监控、暖气、楼道照明等应有尽有,不仅彻底改变了小区居住环境,而且人心得到唤醒。
“360”中,党员群众推选的党群议事会,成为社区和居民之间的纽带。目前,山阳区302个楼院共成立党群议事会296个,占比98%;党群议事会成员1362名,其中党员682名,形成了“党在群中、民跟党走”的新型党群自治组织,在社区活化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山阳区通过建立居民自筹、社会募集、财政兜底的投入机制,项目资金优先投到群众发动最广泛的小区,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打造了凤凰小区、水厂小区等一批网红楼院。去年以来,该区先后实施5批201个民生项目,投入资金1.2亿元,解决老旧楼院环境民生问题3万多个,90多个老旧楼院集中的社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年10月,山阳区丰收小区在河南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进会后,吸引全省各地前来学习复制。
目前,山阳区已将这一成功实践向物业小区和农村延伸,并计划到2021年,运用党群360工作法改造完所有城镇老旧小区,将基层党建、城市创建、群众工作、民生实事有机结合,形成可复制、真管用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构建党群共同体,朝着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