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经济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乘势而上待高飞
聆听强耐故事
企业如何面对 “百年一遇之大变局”
图片新闻
戏曲名家将莅焦献艺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20 年1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乘势而上待高飞
——关于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本报记者 孙国利

  对于国民经济来说,如果把金融比作血液,那么物流就是血管,它承载着商贸流通。培育高成长性服务业,提升地方经济活跃度,发展现代物流业必不可少。

  近年来,我市紧抓机遇、乘势而上,打造具有较强辐射力的区域性物流枢纽,以物流产业发展的高质量添彩“精致城市、品质焦作”建设。2019年11月份,市政协经济委组织部分市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市直部门和企业负责人,围绕现代物流业发展课题开展了专题调研,记者有幸参与其中。

  ■现状:发展快、项目亮、服务优、产业强

  规划引领、政策扶持、项目带动、优化服务,我市特色物流和现代供应链稳步发展,市场和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据此,我市先后获评国家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市、省物流标准化示范市,物流业发展水平处于全省“第一方阵”。

  发展速度明显加快。2019年上半年,我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63.5亿元,同比增长8.1%,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4.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已成为我市重要支柱产业;公路货运量7191万吨,同比增长34.2%;公路货运周转量133.3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2.0%;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5555.09万件,同比增长80.05%,增幅居全省第二位;业务收入累计完成3.11亿元,同比增长38.26%,成为我市增长最快的行业。

  项目建设亮点纷呈。目前,我市物流业转型升级项目库入库项目26个,计划总投资169.6亿元,其中冷链、快递、电商物流项目共计13个,计划总投资85亿元。德众保税物流中心(B型)、伊赛牛肉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博爱人家锦华商贸物流园、武陟徽商农产品交易物流园等一批物流项目投产运营;河南多式联运(驼背运输)物流港(总投资25亿元)、万邦(焦作)农产品冷链物流园(总投资18亿元)、中国宝武焦作现代综合物流园(总投资25亿元)、河南润格仓储物流园(总投资13.8亿元)等一批大型现代物流园区项目纷纷签约或开工建设。

  服务能力一路向好。我市致力构建现代物流网络体系,涌现出一批成长性好、潜力较大、示范作用日益显现的现代物流企业。河南德众升级为国家B型保税物流中心,并获批成为无车承运人(网络货运)试点企业;博爱县豫北现代物流园被确定为河南省第二批省级现代服务业专业园区;河南重联供应链(集团)公司运用供应链思维延伸产业链成长迅速,国家AAAA级和AAA级物流企业分别达到2家和4家,物流企业一体化运作、网络化经营和供应链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明显提高。

  产业地位稳步提升。我市把现代物流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领域,编制《焦作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8—2020年)》,提出了打造中原经济区战略性物流枢纽城市的战略定位,积极谋划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大格局,并通过“一赛一节”等多个平台加大物流项目招商力度。2019年4月,市委、市政府又把现代物流产业列入我市十大重点发展产业,现代物流业已成为我市调结构、促转型、稳增长的重要支撑和新兴力量。

  ■问题:产业层次偏低、集群效应不高、要素制约明显

  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市的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业内人士认为,我市多数物流企业经营方式单一、规模较小、技术落后、专业化程度低、业务附加值小、专业人才缺乏等,制约了我市现代物流业的持续发展。

  思想认识不足,整体产业层次不高。现代物流作为占全市GDP5%以上的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成长性产业,其管理部门和职能定位相对模糊,推进物流业发展的体制尚未理顺、机制也尚未建立,这种现状与物流业的发展极不匹配。我市没有建立同国家和省标准一致的社会物流统计体系,基础数据严重缺失,统计结果缺乏可比性。多数企业对现代物流的概念、地位及作用认识不够,还普遍停留在以运输、仓储为主的传统物流业态。我市多数物流企业处于零散、量小、无序状态,信息化、标准化和智能化程度不高,普遍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竞争力不强;供应链、共同配送、多式联运、物流金融等物流新业态和新模式起步晚、发展慢、规模小。

  缺少龙头引领,集群效应存在短板。2019年年初,全省A级以上物流企业共170家,我市仅有8家,数量明显偏少,缺少带动性强和辐射圈大的现代物流龙头企业。条块分割,各县(市)区物流招商各自为政,一些物流项目一哄而起、分布散乱,全市优质资源缺乏有效引导和统筹。投巨资建设的通港物流园已建成多年,至今闲置,造成极大浪费。因集中度低、缺少集聚效应,难以形成区域物流集散中心,我市企业运输成本普遍较高。有的企业反映,焦作发货到晋城,直线距离仅几十公里,实际运输路线为焦作→郑州→太原→晋城。

  基础设施薄弱,要素制约初步显现。我市环城货运通道不畅,物流“最后一公里”进城难、停靠难、装卸难。大型物流园区和综合枢纽场站数量少,分拨集散和转运设施不足,现代物流技术普及率较低,公铁联运缺少有序衔接,如本地企业运货到新疆,铁路运输比公路运输成本还高。物流业轻资产的行业特性和“散、小、弱”的行业状态使其难以获得银行贷款,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物流企业人工、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盈利空间减少。现代物流高端管理和运营人才严重匮乏,人才储备少,招不进、留不住的现象较为普遍。

  ■建议:科学定位、培育龙头、优化布局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促进我市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意义重大。

  科学定位,充分发挥优势。我市紧邻郑州这个重要的现代物流和现代服务业中心,扼豫晋要道,交通便利,保税物流功能齐备,建设和运营成本较低。加快郑焦物流融合,把我市定位为郑州的物流卫星城,对接好郑州航空港区、中国(郑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郑州国际陆港等优质资源,建设立足中原、辐射豫西北的物流集散地;依托孟州德众公共保税物流中心等优质项目,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不断承接全国、全省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来焦落户发展;以区位引中转、以存量带增量,努力把我市打造成高效率、低成本、集约化、多功能的中原经济区现代物流中转分拨基地;围绕主导产业,重点推进保税、冷链、煤炭、汽车零部件、化工、农产品等专业物流园区建设,加快形成综合性园区和各专业物流中心竞相发展、线上线下良性互动的良好局面。

  培育龙头,加快转型升级。实施大型物流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加快推进万邦、宝武、润格等大型现代综合物流园项目建设,重点扶持德众保税物流、宏达物流、豫通物流等做大做强;突出重点、集中配置, 以“国A”企业为主体,引导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重组等方式加快整合,组建大型物流企业集团;按照功能定位与产业布局进行重点招商和定向招商,谋划、引进一批大型物流项目,全面提升物流产业集中度和整体竞争力;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明确专人和机构,构建“供应链技术+物流服务+金融场景”的新业态,培育3~5家现代物流供应链标杆企业,促进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升级。

  优化布局,建强物流网络。打通环城货运线路,简化运输车辆进城手续,落实上级文件要求,拆除国道、省道4.5米以下限高限宽设施,解决物流“最后一公里”梗阻难题。引导各县(市)区打破行政壁垒和地域限制,围绕主导产业统筹推进大型现代物流场站建设,尽快解决通港物流等园区长期闲置的问题,避免项目重复建设和资源配置扭曲。在马村、中站等地建成的公路货运枢纽场站和铁路场站,要规范经营、提高质效,引导有条件的货运场站向物流园区转型,形成一批专业物流园区和商贸物流中心。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围绕产业集聚区和大型制造业企业,建设一批标准统一、规范有序、功能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加快构建物流枢纽、城市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络的多层次物流网络体系。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如今,我市正依托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加快货运场站建设步伐,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构建以焦作为中心、辐射豫西地区的1小时集疏网,全力打造豫西北工业品、消费品的集散中心。

  焦作,势已成,时已至!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