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时节,走访河南强耐新材股份有限公司,被暖意包围。在这里,记者充分感受到一个企业蓬勃发展、砥砺奋进的强大活力。
站在科研创新中心大厅,凝视如雄鸡崛起的中国地图,看强耐产品基地建设和销售体系建设,以河南为中心,布点山东、湖南、山西、湖北等地,继而辐射全国。这一发展模式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内建材市场容量趋于饱和、市场竞争呈白热化的激烈大背景下,是一场决胜市场破冰攻坚之旅,是一场提质增效和科研创新双核驱动的强势转型之路。今天,让我们走进这里,聆听强耐故事、谛悟强耐精神、感知强耐文化。
七年,弹指一挥,在时间的长河里,只是云烟。强耐新材常务副总经理潘启东说,创办于2012年的强耐新材,自成立之日起,就走在科研创新探索改革的征途上。在强耐新材董事长王文战的带领下,用敢上九天揽月的激情、敢下五洋捉鳖的斗志直击建材市场,部署企业发展战略决策,并根据企业战略决策一张蓝图绘到底。
2012年,当黏土制砖还在吞食农民生存权益——土地之时,强耐新材就率先使用固废资源,投资1亿多元建设年产2.6亿块蒸压高强砖生产线,在国内开了采用机器人交叉码垛生产技术和无托盘打包并自动装卸运输销售的先河。2015年,当黏结强度差,易空鼓、开裂的水泥基类抹灰砂浆正广泛适用于各大建筑工地时,强耐新材又率先研发出能解决因砌筑灰缝较大而产生“热桥效应”,不开裂、高强度的薄层砌筑、薄层抹灰石膏砂浆。2018年,当易开裂、工期长、流动性差的水泥自流平还是市场宠儿时,强耐新材又研发出高强且可以厚度施工的石膏基自流平砂浆,实现地面工程回填、抬高、找平一次性完成,引领了“地坪革命”。同年3月9日,强耐新材成功登录新三板市场,成为我省2017年首家第一轮反馈后获得证代码的企业。
2019年10月15日,强耐新材在拥有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企业技术中心两大研发平台的基础上,又成立了河南省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研究院,将针对粉煤灰、炉渣、气化渣、工业副产石膏、赤泥、电石渣、钢渣、建筑垃圾等大宗固体废弃物资源科学高质的合理开发利用,成为国内固废资源科技创新的集中地。
2019年11月6日,强耐新材石膏自流平砂浆作为我国第一笔石膏基地面找平产品出口海外,与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多个发达国家签下合作协议,谱写了浓墨重彩的锦绣篇章。
市重点建设项目马村区石膏基建材产业化示范基地也在稳步推进中,工程一期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项目投产后,年可综合利用工业固废资源35万吨。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提质增效、科研创新。
提质增效、科研创新,是强耐新材发展的两大核心,而企业文化的打造,是强耐新材软实力的集中体现。2019年,强耐新材凭借优异的产品性能及全方位的产品服务,跻身2019年度中国地坪行业品牌二十强,并获得2019年中国建筑工业化优秀质量品牌企业重奖,奏响了品牌最强音,高度诠释了“诚信赢得市场,质量铸就品牌”的企业文化。
“追求一流品质、铸就卓越品牌”是强耐新材发展的终极目标。围绕这一终极目标,强耐新材坚持以打造质量品牌为核心,实施质量品牌升级工程,借力科研创新推进企业转型升级,铸就品牌力量,树立企业形象;形成了自保温AAC、ALC等新型墙材系列、砂浆系列、地坪系列及装配式建筑四大系列30余种产品的产业体系。
2019年9月,强耐新材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成为我省唯一一家石膏新型建材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的企业。
在夯实打造产品质量的同时,强耐新材始终秉承“服务第一,信誉第一”的企业文化理念,坚持“匠心筑梦与务实传统”相结合的“工匠系统”,形成由100名项目工程师、1000个施工班组、1万名施工人员组成的“111工匠系统”,实现石膏自流平超10万平方米单个项目突破,确保每一个项目施工都完美收官,彰显了国内最大的石膏基自流平产品供应商和专业施工方的企业形象。
注重社会效益是强耐人不懈的追求。“强耐新材从成立之日起,我们追求的就是环保效益,肩负的是社会责任,能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是一代又一代强耐人努力的方向、不变的初心使命。”王文战如是而言。从2017年综合利用各种固废资源200万吨到2018年综合利用各种固废资源240万吨,再到2019年综合利用各种固废资源300万吨。这张答卷是强耐新材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粉煤灰、工业固废、尾矿等资源综合利用所付出努力的结果。
王文战说:“强耐新材将继续深耕‘十三五’规划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新材料、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环保三大发展领域,延伸产业链条,构建高值化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生态圈,打造精品工程。有了‘精’的基础,企业才能图谋发展、做大做强,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