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档案
韩冲,1996年出生的韩冲,目前是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一年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位从我市马村区走出去的青年才俊,无论身处何地,始终关注着家乡点点滴滴的变化。让我们走近韩冲,感受这位莘莘学子难舍的故土情怀。
本报特派记者 张 鹏
2019年12月27日,北京大学未名湖已经“变身”为一座偌大的滑冰场。
湖畔博雅塔下,如约而至的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一年级研究生韩冲由远及近,轮廓逐渐清晰:浓眉大眼,皮肤白皙,颇为儒雅。
简单寒暄,说明来由,记者的采访从为什么选择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个问题开始。
“高中毕业时,我对国家管理和公共服务颇感兴趣,所以本科选择了公共管理专业。4年的本科学习,我越来越觉得西方的理论,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问题,所以考研时,我把研究的方向确定为马克思主义理论。”韩冲说。他主动问起记者是怎样从焦作来到北京的。当得知记者是乘坐焦作直达北京的高铁时,他的话匣子就此打开。
沿着未名湖边的小路,从博雅塔到石舫,韩冲细数了他眼中家乡的变化,表达了他心中对家乡最诚挚的祝福。
“之前上学都需要倒车,焦作直达北京的高铁开通之后,方便多了。”韩冲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作为河南省‘米’字形高速铁路网上重要的一点,2020年年底太焦高铁开通之后,焦作的发展一定能‘日行千里’!”
也许是因为研究领域的原因,韩冲眼中焦作的变化偏重于宏观方面。他说,自己在外求学的这几年,是焦作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几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综合竞争力持续提升。
“2019年家乡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成功举办了‘一赛一节’。”韩冲说,“‘一赛一节’的成功举办,极大地提升了焦作的开放度、知名度和美誉度,助推焦作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示范城市,助推打造‘精致城市、品质焦作’。”
韩冲说,近年来,焦作抢抓良好的发展机遇,积极融入国家和地区重要发展战略大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使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足感不断增强。
“这些信息你是怎么获得的?”面对记者的疑问,韩冲俏皮地笑着说:“我关注你们《焦作日报》公众号好几年了!”
如果说对于焦作变化的认识过于理性和宏观,那么对于自家所住的马村区马村街道中兴社区东方嘉园小区,韩冲的感受既感性又细致入微。他说:“这都得益于‘四城联创’的持续发力、稳步推进。”
东方嘉园小区原来环境卫生较差,一度连个像样的大门都没有。“四城联创”开始之后,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区的努力下,该小区的环境面貌有了极大改善。给韩冲印象最深的是,过去小区的大门仅容一辆小轿车通行,拓宽后并排过两辆消防车都没问题。
“作为一名在外的焦作学子,我为焦作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希望家乡的明天更出彩。我的成长离不开家乡父老的关心和支持,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一如既往地关注家乡,积极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韩冲说。
当问及学成之后有没有回焦作工作的意愿时,韩冲坦言:“树高千尺不忘根,人若风光勿忘恩。无论身处何地,我都不会忘记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都将为这片土地贡献我的全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