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档案
石方正,2016年,年仅17岁的石方正以707的分数,从沁阳一中考入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今年读大学四年级的他,已经取得了清华大学免试推研、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资格。如果因此给他贴上“理工男”的标签,那就大错特错了。与他近距离接触,谁都会感到“暖”。
本报特派记者 张 鹏
2019年12月26日,北京今冬第二场雪后第9天,清华大学近春园背阴处的积雪仍未融化。这处因散文《荷塘月色》为世人所知的著名景点,别具韵味。沿荷塘与石方正相向而行,相距约50米时,他向记者挥手,得到回应之后,他先是快走继而小跑迎了上来,兴奋地说:“见到家里来人,真高兴。”
“清华大学太大了,现在正值上课时间,好多路不通行,这里还好找些。”石方正说明再三沟通之后,约定在这儿见面的原因。三言两语,热情洋溢,石方正便拉近了与记者的距离。
记者采访也直入主题:“谈谈在清华的学习和生活吧!”
“那我得从在沁阳一中上高三时说起。”石方正用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娓娓道来:“高三阶段是每一个学子一生都难以忘记的经历,对我而言,因为承载着太多人的期望,压力更大。但我的老师们并没有一味地给我施加压力,而是想方设法帮助我舒缓心情,让我以好的心态去参加考试,我特别感谢他们。”
选报专业时,石方正记得当时国家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他便选择了机械工程专业。此后,石方正除了完成所选专业的培养方案计划以外,还积极参加学校的交换活动,在大三下学期作为清华大学的交换生代表,前往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开展了一个学期的国际交流活动,期间完成了一个课程设计,获得了一项最佳作业奖。
“我已经取得了在本校免试推研、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资格,也确定了导师和博士阶段研究的方向,我会在这个领域坚定地走下去。”展望未来,石方正信心满怀。
提及家乡,石方正自豪地说:“2016年到北京上学,北京西站巨幅云台山水宣传画,让我倍感亲切,十分自豪。”到学校后,石方正有机会就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家乡,说太极拳,讲神农尝百草。当同学们说到李商隐、韩愈等历史文化名人时,石方正会骄傲地说:他们都是焦作人!
“来北京上学这几年,每年回家都能感受到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石方正感慨地说,“从沁阳一下高速,沁园景观公园的美景尽收眼底,这是我们沁阳的一张崭新‘名片’;城内的滨河公园无言地倾诉着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真是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美丽家园。”
石方正的外婆住在沁阳市柏香镇谢庄村,该村悄然发生的变化,也让他感慨不已:“每条街道都干净整洁,家家户户都用上了清洁能源,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我还给同学们推荐了沁阳社会扶贫网的APP,动员他们购买我家乡的农产品,为家乡扶贫作一点贡献。”石方正笑着说。
谈及今后的打算,还要在清华大学至少学习5年的石方正表示,目前只想努力学习,顺利取得博士学位之后再做打算。
“无论何时何地,我都会骄傲地说自己是焦作人;即便身处异乡,也要为家乡的发展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石方正表达了对故乡最深沉的爱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