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焦月琴 ——逆行相向,冲锋一线 焦月琴是感染四科(急性传染病科)主任,是我市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疫情发生后,她带领15名医护人员作为第一梯队,吃住在病区,为救治患者加班加点,任劳任怨。在她的不懈努力下,焦作市首例、第二例、第三例确诊病例顺利治愈出院,为之后救治工作的有序开展打下基础。 |
|
 |
陈必武 ——杏林春暖,橘井生香 陈必武是感染二科(中西医结合科)主任、我市知名中医专家,也是我市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疫情发生后,他第一个报名,要求带领团队参加医疗救治,在进入疑似病区后,负责全市发热门诊、疑似病人的接运。陈必武用中医药理论第一时间干预救治患者,为病人的及时确诊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
|
 |
韩志启 ——大医精诚,大爱无疆 韩志启是感染一科主任,是我市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直接参与医疗救治组织、会诊、协调等全面工作。疫情初期,为了配合疫情救治,韩志启迅速把本科室的住院患者全部转到其他科室继续治疗,带领团队投入到隔离病房的救治中。现在,韩志启仍奋战在隔离病房第一线。 |
|
 |
朱增红 ——使命在肩,冲锋在前 朱增红是感染六科主任。2月11日,他带领第二梯队冲进隔离病房一线,接手疑似病区诊治和管理工作,他向院党委立下军令状:“保证完成工作任务,保证把队伍完整带回来!”他的底气来自于多年传染病工作的临床经验和严格的近乎苛刻的对传染病防控的习惯,更来自于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
|
 |
兰 云 ——最美逆行,人民卫士 兰云是感染一科主任。为了节省一套防护服,上班前她不敢喝水,不敢多吃饭,这样做是为了能在病房多待一会儿,能让病人在第一时间找到她。兰云作为一名有着多年临床经验的感染科医生,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递交了请战书:“若有战、召必回,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坚决服从党和医院的安排。” |
|
 |
范燕峰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范燕峰是感染三科主任。当我院被确定为定点救治医院时,范燕峰正在外地进修学习。请假后,他连夜坐车赶了回来,递交了请战书。请战书中这样写道:“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作为一名在传染病医院工作的医生和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深知这次疫情救治的艰巨性和紧迫性,我必须到救治第一线。” |
|
 |
程 琰 ——恪尽职守,任劳任怨 程琰是感染一科副主任。疫情突发,程琰主动请缨要求进入隔离病区工作。从此他就开启了加班加点、废寝忘食的超人模式。他不仅要做好患者的日间诊疗,还承担了隔离病区以外一些具体的安排协调工作。从疑似病区到发热门诊再到确诊病区,程琰真正做到了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
|
 |
杨 帆 ——抗疫一线,舍我其谁 杨帆是我院结核门诊副主任,院党委考虑到该科住院病人较多,就暂时没有把他放到第一梯队。得到消息后,杨帆几次找到院领导,软磨硬泡要到一线。杨帆说:“时间就是生命、疫情就是命令,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是一名临床医生,必须当好人民的健康卫士。” |
|
 |
李玉刚 ——仁心仁术,德医双馨 李玉刚是感染六科副主任。他在请战书中这样写道:“不计报酬、无论生死、不胜不归。”2月11日中午,在结核病区打了24小时连班的李玉刚接到通知,立即到疑似病区报到。没有时间和家人交代,来不及吃中午饭,他把手头的工作交接后,义无反顾地冲进隔离病区,与新冠肺炎病毒展开正面交锋。 |
|
 |
冯海群 ——救死扶伤,无微不至 冯海群是感染二科副主任。在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工作中,冯海群充分发挥中医学专业的特长,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救治中,他注重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祛湿化痰、宣肺止咳,大大缩短了患者的救治病程,减轻了病痛。从发热门诊到疑似病区,再到确诊病区,他超负荷地连续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