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是我有生以来最不一样的一个春节。一场新冠病毒疫情的到来,冲走了年味,冲走了喜庆,冲走了欢乐。它考验着我们的认知,考验着我们的人性,也考验着我们的治理能力。它让人焦虑,让人无奈,也带给我们诸多思考。
小题大做也许是好事。节前的农历腊月二十七,我去北京出差。临行前,女儿特意叮嘱我要戴上口罩,带上酒精棉球,出去要勤洗手,入住酒店要用酒精棉球擦擦手、消消毒。虽然对女儿的关心很享受,但我只是一笑置之,心想,小孩子就是爱小题大做。虽然也戴了口罩,但看到高铁上戴口罩的乘客寥寥无几,我一路上没戴几分钟就取下了。几天后的农历正月初一,我回新乡老家,去镇上预订的火锅店吃饭,发现原来已全部预订出去的包间台位只有两拨顾客。我心中犹疑,新型冠状病毒在武汉呢,怎么大家都不敢出门呢?谁能想到,仅仅一天后,全国上下高度戒备、如临大敌,上到大城市,下到小村庄,各出奇招全面抗疫,封城的封城、堵路的堵路,只为能保持自己生存的这一方净土。这两天得到信息,我去北京出差的同时,焦作有人乘高铁、坐城际去外地旅游,已被诊断为疑似病例;在我春节回家的同时,我们镇上有一个在武汉工作的小伙子回家过节的几天经常在外与朋友聚餐,后来也成疑似病例。这样的信息每天铺天盖地,让我后怕,让我警醒。总以为病毒离我们很远,或许它不经意间就来到我们身边。大家都这样不以为意,不防范不隔离,病毒才会一路畅通无阻,从武汉传到广东,传到新疆,传到全国每一个省份。思想是根弦,必须时刻绷紧,没想到在这件事上,绷紧弦的是孩子们。有朋友告诉我,自己的孩子天天用酒精给家里消毒,监督家里的每一个人不要出门,出门要戴口罩。我想,在这件事上,为什么孩子们比见多识广的我们有更高的警惕性呢?假如我们都有孩子的思维,在信息出来的时候,多几分小题大做,没事蜗居在家,出门戴上口罩,回家酒精消毒,病毒传播的途径也会被阻断很多,受到病毒感染的人也许会少得多。
六亲不认未必是坏事。往年的农历正月初二初三,大家都沉浸在节日的喜庆氛围中。今年的农历正月初二初三,许多人已踏上工作岗位,市县乡村各级干部都过了一个别样充实的节日。我们去县里督导,在高速路口,交警、卫生、疾控等人员齐上阵,测体温、喷药水,一个环节都不能少,一辆车一个人也不放过。在小村路口,更是防守森严,村干部轮流值班,24小时值守,非本村人员一律不准入内。在高铁站,大喇叭循环播放新型冠状病毒防治知识,进站出站都要测量体温,登记来自哪里去向何方。昨天下班从一个小区门口经过,看到一个中年人在训斥两个门卫,旁边停一辆轿车,被挡在小区外面。听了几分钟,大致明白其中原因,有一辆外地车想进小区看望亲戚,门卫没有给来人测体温,没有给车辆喷药水,准备让登记进入,恰遇领班巡查发现他们的失职,被劈头盖脸一顿猛批。类似这样的事情,在这个节日听到的看到的太多了,尤其是在农村在小区,从疫区回来的亲人回来不让进村,拜年的外孙到家门口不让进家,如此种种每天都在刷屏。这是一场全民战争,对于他们而言,六亲不认,严防死守,不让外人进入自己的领地无疑是最好的方法。
静下心来不是什么难事。往年的春节,走亲访友约会赴宴,本应休息的时段似乎比一年中任何时候还要忙。这个节日,不需串门,没有应酬,也不能游山玩水,平日的热闹归于平静。我们发现,宅在家里陪伴老婆孩子,享受家的温馨,竟然这么容易。平日里绕不开的工作、推不掉的应酬,此刻都消弭于无形。有人说,这几天比一年中在家吃的饭都多。想必不是肺腑之言也应是由衷感慨。静心思考,人生在世,什么最重要?身心健康,家庭和谐。除此之外还有他选吗?
反躬自省要成为常事。大灾是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平时看不到的方方面面、犄角旮旯。新型冠状病毒面前,有人逃跑,有人逆行,武汉发布封城令的几个小时内,30万人逃离,而全国各地驰援的医护人员,告别父母妻儿,马不停蹄飞赴灾区。面对武汉疫情,有人慷慨解囊无私援助,有人做亏心事发国难财,有捐5000万元的私企老板,也有捐万元压岁钱的孩童,而60元一棵的大白菜、以10倍价格售卖口罩的新闻也在不断刷新我们的认知底线。这场大疫也让我们反思,我们在其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同样的事情如果换位到我们身上又会如何反应。值得反思的还有很多,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工作,以怎样的心态应对类似的公共安全事件等,经过此次战“疫”,想必都会有新的认识。常思己过,常修己身,只有这样,才能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