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市司法行政系统的妇女干部们积极响应号召,全力以赴、主动担当,争做疫情防控的战斗员、宣传员、调解员,用柔弱的双肩撑起了防疫工作的半边天,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司法行政“巾帼之师”的风采。
防疫前线勇担当的市司法局司法鉴定与法律职业资格管理科科长 潘媚
“2月22日,今天门岗值勤,疫情防控到了攻坚期,社区要求更加严格,个别居民进出不想登记、发牢骚,经耐心相劝,还是登记了……”这是司法局党员干部潘媚结束一天工作后写的工作日志。
潘媚分包解放区西城美苑社区,该小区属于典型的商业居民小区,总共2158户7800余人,防疫任务异常艰巨。为了尽快摸清情况,她先后多次深入小区细致排查,遇到不理解、有情绪的住户,她总是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最终顺利完成排查任务。小区实行限行措施后,卡点值守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做好出入人员的询问、登记、劝返工作,每天都会有个别情绪激动的住户试图闯岗,她总是不急不躁,认真做好解释和劝返工作,实实在在地“把牢入口,防止输入”。她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居民春风化雨般的解释,受到广大居民、物业公司的一致好评。
冲锋在前的孟州市司法局基层科科长 杨爱红
每天7时准时到达无主楼院小区防控卡点值班,作好居民来往登记、防疫宣传、出入口消杀、突发事件日常处理;积极作好楼院管理,摸清楼院居住及小区外乡返孟人员基本情况,主动参与小区夜间值守;通过微信群、电话指导基层法律服务、人民调解各项业务工作,做到防控、工作两不误。这就是孟州市司法局基层科科长杨爱红近一个月来的日常工作。
杨爱红负责防控的丝织厂小区是一个老旧小区,人员情况复杂,住户数量、外来人口等信息不好统计。她设计制作了“丝织厂小区住户信息排查表”“小区住户情况分布表”,利用休息时间到小区内逐户排查,并将主要信息按照住户单元和楼层汇总到一张表格内,使人员情况一目了然,这一做法在整个社区进行推广。除了防控点的工作,单位的业务工作也需要她处理。她坚持两边工作一个都不能耽误的原则,利用微信群指导人民调解、基层法律服务等业务工作,倡导捐款捐物。她说:“值守时无法完成的工作,我就休息时间干;白天干不完的工作,我就晚上干,疫情不结束,我就坚持到底。”朴实的语言中透露的是她无私奉献的心灵。
防疫一线坚持调解的博爱县清化镇人民调解员 王可
王可是一名在基层工作了十几年的人民调解员。多年来,她调解成功的案例数不胜数,家务事、邻里事、村务事,无论什么纠纷,她始终坚持严格调解与灵活处理相结合,努力做到小事不扩大、大事不激化,力争给每个当事人一个公正公平的说法和交待,多次受到市、县表彰,荣获“优秀调解员”“金牌调解员”等称号。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博爱县第一时间吹响了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号角。王可积极响应、投身一线,以一名人民调解员的担当和智慧服务人民、保护群众。她利用假期与十街干部一起到本街的交通要道设立卡点,对进出人员进行身份确认、登记造册、测量体温,对不符合进出要求的人员进行劝阻。站岗值班之余,她没有忘记人民调解的本职工作。疫情防控期间,一名群众因为债务纠纷问题拨通了王可的电话,她没有因为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就谢绝调解,而是想方设法,利用电话、微信方式反复调和,使得双方当事人在不见面的情况下达成和解,并使用微信支付归还了欠款,最终使这场纠纷得到了圆满解决。
退休不褪色的中站区司法局王封司法所金牌调解员 苏连梅
苏连梅,2017年被聘任为人民调解员。多年来,她是为民排忧的“及时雨”、家喻户晓的“和事佬”,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苏阿姨”。疫情暴发以来,苏连梅凭借多年扎根基层、善抚人心、懂法律的优势,积极助力王封街道疫情防控工作。每天14个小时高强度的工作,年近60岁的她从不叫苦叫累。她总说:“虽然我年龄大,但是我更有经验。”疫情防控期间,小区限制人员出入的做法令一些居民群众不理解,有时会出现争吵,每当这时,苏连梅总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向群众解释,向群众宣传国家关于《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引导群众积极配合防控工作,充分发挥了“金牌调解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