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郭树勋)今年年初以来,李万街道充分运用“345”工作机制,实现了疫情防控能力、基层治理能力的“双提升”。
“3”,是城中村、城郊村和社区,以街道党工委为“圆心”,将“三圆同心”区域化党建作为组织保障;“4”,是以“组织领导力”“班子凝聚力”“队伍执行力”“服务感召力”为内容的“四力协同”制度保障;“5”,是以“党建+、治理+、民主+、考核+、服务+”为内容的“5+”工作体系。
“三圆同心”是强化基层社会治理的政治要求。该街道有9个村和2个社区。在推进工作中,该街道坚持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贯穿基层社会治理的主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积极响应该区开展的“举党旗亮党徽、打头阵当先锋”活动要求,迅速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勇于“逆行”、日夜坚守,用坚强的党性筑起了抗击疫情的铜墙铁壁,让党旗在防疫一线高高飘扬。
“四力协同”是强化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保障。该街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头雁”作用,织密基层党组织网络,把党的领导作为贯穿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主线,健全“以党组织为领导、村(居)委会为主导、两委班子为主体、服务群众为宗旨”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框架。该街道9个村、2个社区的17个居民小区以及万鑫商城,第一时间设立了由126名村(社区)两委干部及机关干部组成的疫情防控先锋岗和青年志愿岗,两委干部主动认领“责任区”,排查登记、卡口值守、舆论引导、消杀作业、代购物品等,以实际行动带动广大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5+”工作体系是强化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该街道一是围绕“党建+”大力建设党建综合体,结合村(社区)实际情况,把抓落实、促规范和重创新、树品牌统一起来,以大沙河为依托,加快4个村的土地流转速度,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区;以城中村改造为依托,将中心城区5个村打造成功能齐全的生活便利社区;依托日间照料中心,探索建设新型养老服务项目,促进养老服务业提质升级。二是围绕“治理+”坚持以自治为基础、以法治为保障、以德治为先导,加强智能化建设,最大限度把各类风险消除在源头、化解在村(社区)、消灭在萌芽状态。三是围绕“民主+”进一步完善村(居)民代表会、村务监督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等基层自治组织,规范“四议两公开”,健全事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机制,让各项工作在阳光下开展。四是围绕“考核+”制定印发《李万街道农村(社区)两委干部绩效考评和工资管理的意见》,有效激励了干部综合抓工作的积极性。五是围绕“服务+”创新打造街道、社区“党建+便民+服务”综合体系,大力开展党员志愿服务,以街道、社区、村委会为“圆心”打造“十五分钟便民服务圈”,让居民的工作生活更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