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摆在眼前的一摞荣誉证书,感觉闫春生这个人物形象顿时高大了起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石化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第四届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次)、河南省技术能手、河南省十大职工技术创新能手……
有谁知道,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闫春生仅仅是个“70后”。1973年出生的他,为了追求事业、掌握先进技术、研究高端产品,可谓呕心沥血,在攀登高端技术的阶梯上一步一个脚印艰辛跋涉,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和汗水。
走出校门进入公司之初,闫春生就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豪气。根据所学的知识,结合岗位的技术实践,他很快提出了“变是永恒”的观点,即只有变化是永恒不变的。结合一款商品来说,人们对它的刚性要求永远是不会变化的,变化的只能是制造过程和辅助功能。而变化的过程,是需要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来实现的。正因为如此,人们的生活水平才能得到飞速提高。
后来,作为公司的技术创新带头人,闫春生正是通过坚持技术创新,并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再创新,最终为公司的华丽转身作出了巨大贡献。
2006年年底,公司制定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略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公司专门成立了六氟磷酸锂技术创新小组,闫春生就是其中一员。小组成立之初,他经过查找文献,发现已经公布的六氟磷酸锂的相关材料非常少。下一步工作该如何做呢?他经过反复论证分析,最终决定采用“碳酸锂-氟化氢溶剂法”作为六氟磷酸锂主要生产工艺。
在整个六氟磷酸锂生产过程中,他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探索,成功将多项技术创新成果应用到实际生产中,为六氟磷酸锂提升质量、降低成本、保护环境作出了卓越贡献。
特别是在2吨中试生产期间,闫春生发现只采用一个六氟磷酸锂合成釜存在缺陷,直接导致未参与反应的五氟化磷气体被水吸收,造成原料浪费,增加环保压力。他在发现该问题后,创造性地提出了“双釜法”合成六氟磷酸锂的生产工艺,将未参与反应的气体导入第二个合成槽中继续进行反应。经过实验,成效显著,能提高原料五氯化磷利用率约25%,同时大大降低了排放废气中五氟化磷的含量,减轻了环保压力。此项创新成果经河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查新鉴定:未见国内相同文献报道,工艺技术具有一定新颖性,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闫春生在工艺创新方面还先后提出了优化结晶工艺、能量的综合利用、优化六氟进液方式等内容,仅2015年度实施技术创新的项目,累计提升产量近200吨、合格率提升8%,单位成本降低10%。”该公司工会负责人扳着手指赞扬闫春生。
创新无止境。在技术创新的征途上,闫春生先后对设备、新工艺进行了大胆创新。据测算,他先后提出的用气流代替动力搅拌、优化六氟磷酸锂结晶工艺等方案,不仅获得了公司特等奖,而且运用到生产之中后,一年就节约资金600余万元,提高产量200吨,提升质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