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初一中午,在300公里外的老家刚吃过团圆饭,就看到了河南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的消息,凭着党委督查干部的职业敏感,我决定立即返回焦作。面对家人的疑惑和不解,我不停地作着解释,直到他们同意了我的决定。果然,在返回的路上就接到第二天上班的通知,爱人钦佩我的先见之明,女儿和儿子都夸我聪明。到家已是20时,一家人又高高兴兴地吃了顿团圆饭,我陪孩子们玩了一会儿,女儿便回到自己的房间睡觉,儿子在做了一番躺爸爸被窝还是躺妈妈被窝的思想斗争之后,最终把小手搭在我的胸口安然入睡。一切与往日无异,可他们却不知这竟是春节里他们与爸爸亲密接触的最后一晚。
忙碌的督查活动开始了。分组的时候心里还有些嘀咕,希望能被分到留在单位的那一组。连日来铺天盖地的各类信息,已经明确地传递出外面不安全。一直在做着不外出的准备,突然要做一个逆行者,不免有点害怕。同时为自己的临阵胆怯感到羞愧,便用呆在屋里也是为社会作贡献来安慰自己。但真被分往外出那一组的时候,我也就无暇顾及这些小心思了。
集结,戴口罩,出发,到辖区各级各部门的办公场所检查人员到岗、疫情排查、防控措施落实等情况。平常一张张熟悉的面孔都没了表情,只剩下一双不停打转的眼睛。不握手,不拜年,直奔主题,铁面无私。毕竟还在春节期间,好多单位都冷冷清清,但谁都明白,疫情面前来不得半点儿虚假。主要领导、值班人员到岗情况良好,开展工作情况良好,个别不符合要求的行为和作风,我们既进行了现场纠正,也经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意进行了全市通报批评。
接下来深入乡镇、社区和行政村,实地检查基层干部的履职尽责情况。我们看到,上至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下至村党支部书记、主任,甚至包括一些老党员、热心群众,都纷纷坚守在抗击疫情一线,或设卡拦车测体温,或贴标语拉横幅做宣传,或挨家挨户做排查,或上门为隔离人员送生活用品……我们看不见他们的表情,但看见了他们坚毅的眼神,这让我们相信,这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出现了疑似病例,需要立即督查防控措施落实情况。一声令下,一支由督查、纪监、专家组成的检查组迅速集结,深入事发地办公场所、防控一线、所在医院,对相关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在返回的途中,专家接到上级指示,为了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接触人群较多的专家要实施隔离措施。我问专家,我们最近也一直接触人群,用不用隔离?专家说,用,居家隔离。我随即给爱人打电话,让她把女儿的屋子腾出来,我单独居住。
早出晚归与孩子们见不了面,爱人便用爸爸在加班搪塞他们,孩子们在这个理由面前一向明白懂事,不哭不闹。直到这天回家早了,两个孩子叫着爸爸扑了过来,我赶紧喝止他们,一通喷洒消毒,才站在离他们几米远的地方对他们微笑。意识到口罩里的微笑他们看不见后赶紧说,乖,外面有传染病,这几天你们不能靠近爸爸。女儿说了声好吧走开了,儿子撅起了委屈的小嘴巴,说了句不行,继续向我扑来。我往后退,爱人在后面拉,接着便是儿子撕心裂肺的哭喊。以往他哭喊的时候不用找我我都去找他了,今天却咫尺天涯,各自伤心。看着他一脸委屈的样子,我真想不管不顾上前抱抱他,但咬牙一狠心还是独自走进了房间。
忙得顾不上吃饭,常常便是得空了啃一口方便面喝一口水,爱人知道后便在电话里发了火,再忙也要照顾好自己!于是我便在一次饭点回了趟家。由于还要马上回单位工作,我不想进家门惹孩子哭,就让她弄点饭送下来在院子里吃。刚到家属院,一个紧急电话过来,又有督查任务。我赶紧给她打电话,说不用准备饭了,把手机充电器从窗户扔下来。她着急地说,好的,马上。焦急地等了一分钟后,便看见她匆匆的身影,此时我又接到了单位的催促电话,便一只手示意她放下饭盒赶紧回去。听完电话她还在,还要近前递送饭盒,我说:“我还没有消毒,你放下饭盒我去拿。”她说:“你儿子刚才见我出门还问是不是给爸爸送饭,我说不是。昨天晚上半夜哭闹着找爸爸,我不敢说你就在家里,说你去加班了才把他哄睡。”她俯身放下饭盒,转身的一刹那又回头对我说:“戴好口罩,保护好自己。”
后面的工作相对轻松,起码回家吃饭的时间还有,但每次起身要回家的时候,都是走到门口又折了回来。同事理解我,笑着问:“不想回家?”我反问:“你想回家?”同事说:“想,又不想。很矛盾。总感觉自己平常挺胆小的,但面对病毒却宁肯自己得病,也不想传给家人。我也是挺勇敢的。”我对他,也是对自己,竖起了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