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记者在中站区龙翔街道大洼村北的草莓采摘大棚里见到了贫困户白景芝,她刚刚给从市区驾车来采购草莓的张先生一家采摘了几公斤草莓。
“这是‘宁玉’,那边是‘妙七’,味道都非常好。”说着,白景芝给记者递了一个刚摘下的“宁玉”。红彤彤的果子,外皮上的小绒毛依稀可见,轻轻咬下一口,汁水丰富,香甜可口。
一颗颗草莓果,让白景芝一家尝到了甜头。去年12月,村里的两座草莓采摘大棚建成,白景芝到这里干活儿,每天工资50元。
今年3月初,位于太行山浅山区的大洼村周边开满了山花,不断有游客到此赏春,饱览风光之余,采摘大棚里红彤彤的草莓成为这些游客的节目。
“我来这儿干活已经开了3个月工资了,加一起有五六千元。”白景芝一脸喜悦。她家原来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有了各项帮扶政策,2016年实现了脱贫摘帽,由于收入不稳定,仍享受各项帮扶政策。
受疫情影响,白景芝的丈夫不能外出务工,也在草莓大棚里打零工。
目前,大棚里第一茬草莓的采摘快结束了,第二茬预计5月初开始。草莓采摘结束后,大棚里会种上西红柿。待西红柿采摘结束后再种植草莓。循环种植确保大棚不闲置,也意味着她在这里一年四季有活干、有钱赚。大洼村贫困户赵四香和丈夫也尝到了这样的甜头,他们像白景芝夫妻俩一样,不出村就能在草莓大棚务工增收。
大洼村的草莓种植产业项目,是中站区探索“5+”产业扶贫新模式之“旅游+扶贫”的一个缩影,不仅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让全村群众共享项目收益20%的分红,每年还带动村集体增收4万余元。近年来,龙翔街道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优势,大力发展许河村大棚哈密瓜种植、周窑村小杂果种植、桑园村连翘茶加工、龙洞村德鑫农庄桑葚种植等特色产业,带动有务工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实现100%就业。
“大洼村发展近郊游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今年春季带动草莓采摘供不应求。我们新筹建的8座温室大棚已经开工建设,未来将有更多乡亲尝到甜头。”龙翔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刘鹏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