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片的樱桃树立在路两旁,花朵层层叠叠缀满了枝条,空气中弥漫着阵阵花香……4月13日,记者到沁阳市王召乡木楼村采访,盛开的樱桃花预示着致富的希望。
“今年好好管理,到了明年的丰产期,樱桃产量一定不赖。”在村口的精准扶贫产业基地,64岁的木楼村贫困户王爱勤正在给大樱桃树“梳花”。
王爱勤家里6口人,老伴身体不好,女儿和儿媳都有残疾,小孙子还在上学,儿子一个人干活赚钱养活一大家子。
2017年,王爱勤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各项帮扶政策如冬日暖阳,为他们一家送去了温暖。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她的儿子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月收入3000余元。
2019年春天,设在村口的大樱桃种植精准扶贫产业基地建成了,王爱勤成了基地的第一批“工人”。60多岁的她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还能像年轻人一样挣工资。“在这儿打理树苗、干一些杂活,一天能挣60块钱,还不耽误照顾家里和干地里的农活。”她高兴地说。去年年底,王爱勤家人均年收入6600余元,实现了脱贫摘帽。
产业扶贫是农村贫困人口的就业之基、增收之本、脱贫之策。近年来,王召乡依托传统农业乡镇的优势,坚持把发展产业扶贫项目作为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手段。2018年,在木楼村建设大樱桃特色种植精准扶贫产业基地,项目一期建造了1座智能温室大棚和6座冬暖日光温室大棚。今年年初以来,又筹资建设了大樱桃特色种植项目二期,预计6月中旬完工。该基地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种植、培育矮化优质大樱桃树、樱桃苗18万余株,并在村周边的“四好农村路”沿线种植优质大樱桃树,吸纳周边村的贫困户以及闲散劳动力10余人常年务工。该项目还能带动王召乡32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每年可获得500元至1800元不等的分红。
目前,王召乡通过整合土地资源,科学考察、引进实施了7个产业扶贫项目,贫困户在享受产业分红的同时,还可以在家门口就业,增加家庭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