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以及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对各种污染物和农药残留等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危害人体健康的认识,越来越清楚。对此,有的医生提出,为了保证家庭的食品安全,提倡食品安全健康自助法,具体地说,就是重点做到净、透、分、消、密这五个字。
净 从市场买回的蔬菜,先要浸泡一段时间(一般为20~30 min),然后冲洗干净,这样就可以去除蔬菜中一部分残留的农药。其中,果菜和根菜浸泡和冲洗的时间可以少一些,叶菜浸泡和冲洗的时间则应当长一些。需要削皮的蔬菜一定要将皮削去。另外,为了减少维生素的流失,蔬菜应当先洗后切。
透 食物的加热一定要到火候,也就是一定要把食物做熟了,不能盲目追求鲜、嫩。只要食物做熟了,食物中的病原菌和寄生虫与卵等就会死去。要少吃生猛海鲜,不吃涮得不透的肉以及未洗干净的生菜等,避免将附着上面的病原菌和寄生虫与卵等吃进体内。
分 做菜时一定要生熟分开。切熟食时要用专用的刀和案板,使用前还要将刀和案板清洗一下。冰箱不是保险箱,熟食不能存放过久。病人和健康人的餐具应当分开放置。病人的餐具应严格消毒。家中的有毒物品如杀虫剂、灭鼠药等,标志一定要明显,并且不能与食品混放在一起。
消 消就是消毒。开水煮沸是最简单、最经济的消毒方法。餐具经过清洗可以去除大部分微小生物,如果煮沸几分钟则效果会更好。
密 密就是密闭存放。由于一些家庭现在都有暖气和空调,即使冬天的室温一般也都在十几摄氏度以上,所以,由于细菌的大量繁殖,暴露在外的剩饭、剩菜很容易腐败变质。因此,剩饭、剩菜一定要及时放到冰箱或冷凉的地方,并且不宜存放过久。
中小学生更应当关注食品安全。为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的专家要求中小学生做到以下8点:
1.许多饮料中都含有防腐剂、香精或人造色素等,并且由于糖分含量多而热量很高,中小学生经常饮用这样的饮料不利于身体健康,所以,最好的饮料是白开水。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经常剪指甲、饭前便后及时洗手等,预防一些传染病和肠道寄生虫的传播。
3.生吃的瓜果和蔬菜要洗净,避免农药中毒。
4.选择包装食品时,要注意识别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
5.尽量少吃时间过长的剩饭、剩菜。如果吃剩饭、剩菜,一定要彻底加热,防止细菌性食物中毒。
6.不吃没有卫生保证的生食,如生鱼片、生荸荠等。
7.不吃街头贩卖的、没有卫生许可证的食品。8.尽量少吃油炸、烟熏和烧烤等食品,这是因为这类食品往往含有比较多的污染物。
1、如何选择放心餐馆用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到餐馆用餐的几率也越来越高,那么如何选择一个让您放心的餐馆呢?我们告诉您一些常识,您不妨试一试。
首先是店面总体感觉清洁卫生,厨房与就餐场所分区明显,在餐馆显著卫生悬挂有卫生许可证,碗筷必须彻底洗净并消毒后才能供顾客使用。进餐前,可观察碗的表面是否光亮洁白、无油腻污渍、无异味。有污渍、油腻或有异味,说明没有洗干净并消毒。很多人习惯在餐馆吃饭前先用茶(开)水烫碗,因为作用的温度和时间不足,只能杀死极少数的微生物。并不能保证杀死大多数的致病微生物。因此餐馆应向消费者提供经过严格消毒的碗筷,不能用茶(开)水烫碗来替代餐具的消费。此外,餐馆不能重复使用一次性餐具。
请市民不要贪便宜随意选择一些无证经营的大排档、小吃店,避免因此食不洁感染传染病或引进食物中毒。
2、发生了食物中毒怎么办?
一旦发生食物中毒,最好马上到医院就诊,不要自行乱服药,若无法尽快就医的可采取催吐、导泻等紧急措施。同时及时报告食安办、卫生局,并采取措施保留有关标本送检(如:剩余食物及原料、饮用水样、病人呕吐物、排泄物等);
3、食品添加剂是否有“毒”?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对食品添加剂,由于不正确的宣传,使人们产生不少误解,如有些广告也是这样。这里反映出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问题,似乎是不含添加剂的食品就是安全可靠的。其实,各种食品添加剂能否使用,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各国都有严格规定,受法律制约,以保证安全 使用,这些规定是建业在一整套科学严格的毒性评价基础上的。只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添加量在食品中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是不会造成危害的。
近期发生的奶粉中添加的三聚氰胺、辣椒中添加的苏丹红、面粉中加的吊白块都不属于食品添加剂,而属于有毒有害物质,应仔细辨别。
4、发生食品质量有问题时如何投诉?
质监局负责食品生产领域(生产厂家),工商局负责食品流通领域(如商场、超市),卫生局、食药局负责餐饮环节(餐馆、酒店),消费者可以根据以上职能以上职能分工区别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