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天福,又名邵云清,男,汉族,1902年出生在武陟县西水寨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后落户杨庄村。他自幼为人忠厚老实,并练得一身好武功。20世纪20年代初,他在杨庄、西水寨村办起了绿枪会。1929年冬,应邀到西小虹、大虹桥一带组建绿枪会,参加者数百人,被称为邵大师兄。
绿枪会也叫“天公道”,以打富济贫、保村安民、抵御外患为宗旨。绿枪会会员用标枪、长矛、大刀等武器习武练拳,不论下田种地,或外出办事,均随身携带武器,遇到土匪,立即战斗。会员们充满兄弟江湖义气,以平怨愤、济天下、报天公为己任,与会外群众保持互相团结、亲密和谐的关系。为一方百姓留下美名。
1930年夏,中原军阀混战,土豪劣绅乘机盘剥豪夺,饥民揭竿而起。5月,邵天福率领枪会数百人奔赴小董、宁郭一带,惩治地主武装,打散民团。9月,驻扎在驾部村的国民党五路军一个排长,带领士兵到大虹桥村逼粮,几名群众竟被当场打死。邵天福带领枪会会员赶赴大虹桥村将排长杀死。午后,百余敌人来报复,他一声令下,杀声四起,将敌人层层包围,敌人丢下七八具尸体,落荒而逃。从此以后,大虹桥一带相对安静。
1931年春,国民党某师在武陟招兵,邵天福顿起寻找靠山之念,遂率枪会会员应招,他被委任连长。由于他秉性耿直,不久降为排长,他索性离队返乡。返乡后,他重整旗鼓,又在水寨和大虹桥一带把枪会组织了起来。
1937年7月,卢沟桥的枪声激起了邵天福的爱国热情,他带领绿枪会参加了伟大的抗日战争。不久,国民党武陟县长张敬忠以团长相许,请他“招安”,被他断然拒绝。
1938年春,抗日烽火席卷武陟大地。八路军太行南区游击司令部在武陟组建五支队,邵天福率领绿枪会加入了五支队。他被委以大队长,活动在沁河两岸。后随五支队奔上太行山,编入八路军赵谭支队。因为身材原因,党组织就派他下山,为部队扩军。
1939年,邵天福再次组织绿枪会,打击日伪军。1940年,在陶村他摆下罗圈阵,指挥枪会与伪军云华峰奋力拼杀,因敌众我寡,突围而出。但是伪军也因此损失惨重,一蹶不振。
抗日战争胜利后,邵天福与程封区政委毛顺来商议,重新组织了六七十人参加的区大队,他任大队长。后随队编入八路军太行四分区44团,他任连长。在辉县的一次战斗中,不幸负伤,住进焦作医院。1946年伤愈后,被定为二级残废,被护送复员回到杨庄村。1976年病逝。
(李雪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