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山阳城 上一版3
妙乐寺塔与古怀城
难忘的纸灯罩
●李志刚/散文诗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6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郜希贤/似水流年
难忘的纸灯罩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我在农村的小学上到三年级时,便有了晚自习课,每天需要在学校教室里学习到晚上九点,听到铃声响了,才能背书包回家。由于那时农村没有通电,因此,我们班上的学生上晚自习时,人人都需要自备一盏小煤油灯。

  小学是设在村东头的一个旧庙里。这庙是什么年代建的,没人知道,只是那一个个直立的石柱和檐下镶嵌的木扇显得十分古老,房顶上的筒瓦也像泼了墨水一般,黑黝黝地生满了苔藓与瓦松。整个庙堂由两部分组成,坐北向南的一部分是一个很大的院落,安有庙门,里边高高低低盖有几十间房屋,供有多个神像,是庙的主体,另一部分是庙对面不远处建筑的一个高大的戏楼,只是戏台的敞口已被垒住,作为了小学教室使用。在庙与戏楼之间的空场地上,还长有一棵怪模怪样的古槐,这古槐是一出地面便匍匐了身子,然后又昂起头来向上长的,树心已空,一半的树身也已老朽秃败,但另外的一半却生机勃发,虬枝苍劲,像一条腾空而起的青龙。平日里整个庙宇显得阴森森的,令我们这些刚入学的小学生从不敢乱跑乱动,更不敢贸然走进一次庙门。按照学校规定,我们那茬小学生也是先在庙对面的戏楼里上了两年小学,等升到三年级后,才搬进了庙里教室上课的。据说,我们的教室先前也是一个神殿,供奉的是火神。尽管大人们都说火神是一尊好神,但我们一想起来还是非常害怕。在学校,也时常会听到大一些的学生们说,有一天他们班上的几个同学夜里回家晚了,在庙里的钟楼边,就看见过一个红头发、绿指甲的女神在月光下梳头,还听说过学校西厢房里堆放的那些锣鼓铜镲,无缘无故就会在半夜里咣嘡嘡响了起来,听后觉得很是吓人。那时我们班上的54名小学生,几乎人人都怕上晚自习课,等到天一黑,一个个在自己的小桌上点亮了煤油灯,就不愿让老师离开教室半步。下了课总是一群群、一队队地结着伴儿匆匆往家跑。

  我们当时的班主任是一位女老师,名字叫刘桂莲,她是一个城里人,个子很大,长得白净,留着两条黑粗油亮的长辫,说话的声音又洪亮又好听。她给我们上课时从来没在讲台上坐过,写的粉笔字也很好看。刘老师很少批评人,我们都很爱戴她,更把她当做了保护我们的大英雄。尽管她多次跟我们讲世间没有鬼神,但却很难消除我们幼小心灵上的阴影。那时我们教室墙上的几个木格格窗户糊得全是薄白纸,往往就会被大风刮破,尤其是正上晚自习课时,一阵风吹进来,我们桌上的几十盏煤油灯就都会被突然吹灭,黑洞洞的教室里,立刻就爆出了一阵阵无比惶恐的尖叫声。这时刘老师会一边大声地安慰着我们,一边快步来到教室中间,为我们一个个重新点亮煤油灯,使我们不再害怕。这时我们就会用一只小手护着灯苗,在这柔弱的小小的光焰下继续学习。

  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刘老师的心竟那样细,对她的这群小学生竟充满了那样深情的爱。那是在一个下午快到下课时,刘老师抱了一包洁白的小纸筒来到了教室。她高兴地对我们说:同学们,我为大家每人做了一个小灯罩,今天晚上你们就可以用上了,风也不会再把你们的煤油灯吹灭了。同学们听了一个个都很高兴,禁不住哗哗地鼓起掌来。刘老师接着又补充道:使用这个小灯罩时,记着将它在灯瓶子上套正,灯捻子不能过大。要是谁的灯罩不小心烧坏了,可随时到我这里领用。当天的晚自习课上,全班54盏加上洁白小灯罩的煤油灯一个个点着了,那橘黄色的光晕莹莹的,亮亮的,再没被野风吹灭。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就在家乡的这所旧庙里上学,在加了纸灯罩的煤油灯的亮光下读书、写字,也在漆黑的夜间小心地端着它,映照过回家的路。如今,这些往事已过去40多年了,我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刘桂莲老师似乎于无意间播种的那颗拳拳爱心,犹如夜空中一颗最明亮的星盏……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