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学习实践 上一版3  4下一版
感受台湾休闲农业旅游的魅力
“共产党万岁”何由农民首呼?
学习“何平九论”征文启事
党员应该有自己的利益吗?
加快领导方式转变应处理好四种关系
建立民生工作长效机制
要在“实”字上下工夫
倡导科学生活 远离邪教侵害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6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立民生工作长效机制
要在“实”字上下工夫

闪红岩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民生问题主要指的是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是具体的、现实的、群众感受最深的,也是最需要最应该解决的。高度重视和解决民生问题不是官话,更不是空话,而是我党执政为民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和谐稳定、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意义重大。因此,需要建立并不断完善民生工作长效机制。

  当前,在民生工作长效机制建立的过程中,基层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需要研究和改进的主要问题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在保发展还是保民生上认识有偏差,存在重发展、轻民生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生工作深入开展;二是有些项目建设与群众需要有脱节现象,导致项目建设虽投入了大量资金,群众自我感受却不明显;三是一些职能部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机制未能有效建立,民生项目工作的确立存在不同程度的随意性;四是资金保障机制未能有效建立,导致一些必要的民生项目无法实施,有的民生项目虽在实施,但因资金保障问题却大打折扣;五是责任追究乏力,导致一些影响民生的违规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制止,被动式执法、运动式执法现象时有发生。

  为实实在在让广大群众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有效推动和促进民生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待民生项目大与小的关系应有科学态度。国家、省定民生项目多是一些事关全局和长远战略需要的重大项目,地方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除按要求努力完成外,还应从市情、县市区情、乡镇村委情、街道社区情等实际出发,高度重视并努力解决一些本地群众生产和生活方面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不宜贪大求多, 好高骛远,求“名”求“洋”。诸如这些问题可以是一段路、一处游园、一所公厕、一座垃圾站、一眼机井、一条污水排放管道(渠)、一个沼气池等不图名利的“小”项目,但长期坚持,多年积累,对群众而言就相当于解决了许多“大”问题,是“大”项目。一味好高骛远、贪大求洋反而不利于民生项目及时有效问题的解决,更无利于民生问题长效机制的建立。

  (二)确立年度民生项目要突出群众感受。民生项目是群众直接受益、自我感受最明显的项目,应坚持民生项目从群众中来、从基层中来的原则,真正体现民生,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事,克服民生项目确立的随意性,避免建设项目与群众要求严重脱节的情况出现。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在确立年度民生项目时,应注重从六个中来:一是从弱势群体中来;二是从群众信访部门中来;三是从街道社区、乡镇村委中来;四是从网络问政中来;五是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案中来;六是从工、青、妇等群众团体中来等。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及时了解掌握最基层、最真实、最迫切的民生问题,围绕群众的吃、住、路、水、电、气、暖、业(就业)、学(就学)等问题,最终确立年度民生项目,使民生项目的落实真正成为群众受益感最明显的项目。

  (三)民生事业发展基金保障制度应切实建立起来。可靠、稳定、足额的资金投入是民生事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是民生项目落实的关键,宜通过本级政府资金、上级资金、社会资金的投入,建立民生事业发展基金保障制度,确保民生项目得到落实。一是本级政府财政投入。以本级政府投入为重点,确立民生保障基金在市、县(市)区本级年度财政支出中的比重,确保民生项目资金投入稳定并随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长,克服民生项目资金投入的随意性、不确定性。二是上级转移支付投入。用好上级相关部门对民生事业发展的资金投入,整合好各种涉及民生项目的资金,加强对民生事业薄弱环节的投入,解决一些本应该及时解决但因资金困难而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三是社会资金补充投入。引导鼓励国有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私营企业、个人等以捐款、扶住、共建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民生事业建设,实现民生事业建设投入主体多元化,弥补财力投入的不足。同时应注重对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大力宣传和表彰,树立良好的社会舆论和导向。

  (四)推动和促进职能部门民生项目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财政、民政、教育、卫生、食品与药品监督、住房与城乡建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与民生事业联系十分密切的职能部门,在工作中应注重制度的建立和创新,并整理成文,入编成册,努力使各项民生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为建立民生工作长效机制打好基础,避免工作的随机性。

  (五)强化对民生工作落实不力的责任追究。责任追究乏力是民生工作长效机制难以建立极为重要的因素,不少影响民生的典型事件多缘于此,如近期的瘦肉精事件等。因此,必须强化监督问责。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并高度重视社会舆论、网络媒体等多渠道多形式的监督作用;另一方面对暴露和反映出来的国家工作人员失职渎职、损害群众利益行为要及时坚决地进行责任追究,确保法纪、法规、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充分发挥震慑和警醒作用,促进民生工作长效机制有效落实。同时,工作中要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跟踪监督问责,做到防患在先,事(恶性事故等)前问责到位,坚决改变工作中被动式执法、运动式执法的现象。

  (作者单位: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