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华的都市,16层的高楼司空见惯,而在黄河岸边的一个村庄,有座16层的农民公寓,在今天看来也都显得十分抢眼。住在公寓,享受着四季如春的中央空调,武陟县西滑封村村民说,俺们的小康生活并不比城里人的差。
西滑封村曾经是一个一穷二白的村落,上世纪60年代,在村党支部书记王在富的带领下,改良土壤、创办企业,硬是把西滑封村建成远近闻名的“富村”。改革开放后,西滑封村在深入分析企业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及时转舵,先后建起了面粉厂、方便面厂、洗衣粉厂、汽车弹簧厂、塑料管材管件厂等多个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1991年,西滑封村在河南省率先组建了集农工商为一体的黄河集团公司,完成由分散经营到集中经营的飞跃,从而完成了向小康村的跨越。
西滑封村是我市全力建设小康村的一个缩影。1994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胡锦涛在考察了沁阳市西万五街、赵寨、水南关村和孟州市的桑坡村等小康村后对我市提出的以奔小康统揽农村工作全局的思路表示赞赏。在参观了农户宽敞、现代化的住房,看到规划合理新潮的村街建设成就时,胡锦涛高兴地说:中西部有这样好的典型,我是越看心里越敞亮。
给予这样高度的评价,得益于我市广大人民群众的辛勤努力,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好政策。
从1991年8月起,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以小康村建设总揽农村工作全局,市委每年都派出大批工作队深入各县(市)区农村,同当地干部,一起研究村情民情,制定创建措施,共同组织实施。活动中,各县市区都把发展经济特别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作为创建的突破口,从而使全市的乡镇企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这为创建小康村活动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1992年1月8日,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以创建小康村活动总揽农村工作全局,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为期四年的农村奔小康活动由此在全市全面铺开。根据“因地制宜、分类实施,梯次推进,分期达标”的原则和市制定的15条小康村标准,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市县乡先后抽调大批干部深入乡村,加强指导,充分调动村级组织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到1995年,全市创建了一大批小康村、明星村,他们中有许多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收入水平较高,村容村貌,农民住宅,以及教育、文化、卫生、道路、通信等社会公益事业都有明显改善。
之后,市委、市政府又在1995年和1996年先后启动了创建明星小康村活动,创建小康县(市)活动,将全市奔小康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对全市的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