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 蕴
(一)紫陵镇有悠久灿烂的仰韶、龙山、夏商文化遗址,有古老而神奇的燕子陵传说,有奇绝雄险、风光秀丽的神农山,有形态逼真的太平摩崖造像,它还是晋煤外运的交通要塞。1932年,沁阳第一个中共支部在紫陵开化寺成立,将革命火种洒遍沁河南北、太行山下,在沁阳这片土地上燃起了熊熊的革命烈火。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聪明智慧的紫陵人,纷纷投入到改革开放的大潮,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玻璃钢制造、造纸机械等产业曾为紫陵经济的腾飞插上了翅膀,紫陵也一度成为沁阳工业重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乡镇企业逐渐凸显出在市场经济转型中的弱势,或倒闭、或停产,一些虽然站住了脚,却早已失去往日强劲的势头。
(二)辉煌已经成为过去,为我们留下的是更多的思考。昔日的工业重镇为何衰弱?强劲的势头为何不再?追根溯源,就是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解放思想不深入,抢抓机遇不及时,定位思考不科学,创新体制不得力。
(二)沁阳市委五届六次全会提出了“四大战略”和“四化目标”,为全市的科学发展重新定位,也为紫陵科学定位指明了方向。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出的“三具两基一抓手”、“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更加科学地诠释了站位思考的合理性、可行性。
紫陵的短板在何处?神农山前20多平方公里广阔的坡地,能够为项目建设特别是重大项目建设提供了足够的土地资源保障;较好的企业基础,能够为二次跨越创造有利的条件;团结奋进的干部队伍、勤劳务实的紫陵人民更是科学发展的有力保障。
紫陵的劣势在哪?人口规模小、人均耕地少,农业结构不合理,土地综合利用率低,产业单一、关联度不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一部分人思想陈旧、小富即满。
(三)定位是发展之纲,科学定位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动力。紫陵的发展方向在哪?动力在哪?紫陵镇的“十二五”规划为今后五年的发展确定了方位,明确了目标,五个“坚定不移”,更加科学地为全镇的发展找到了动力,同时也是市委“四大战略”、“四化目标”的落实和拓展。
一是坚定不移地开展“大招商、选强商”活动。只有“招大选强”,才能有效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率,才能够吸引更多的关联度高的产业链条加入,最终实现工业结构合理化,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我们在“招大选强”的同时,积极鼓励企业自主招商,最大限度的发挥企业招商主体作用,培育扶持产业龙头企业,形成企业为主、市场运作、政府推动的招商引资大格局。
二是坚定不移地推进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是项目建设的前提,项目建设助推经济发展。如何抓好项目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我们在具体工作中做到:重大项目不惜代价、全力以赴,重点项目时刻关注、跟踪服务。为确保我市重大项目——一期投资25亿元的晋煤天庆煤化工项目如期奠基,我镇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在项目占地现场昼夜奋战20余天,进行服务保障;对神农山山前经济拓展区、泰和能源、赵寨玻璃钢工业园区等重点项目,实行班子成员分包联系、跟踪服务的方式,全力推进新上项目和在建项目的进展。在项目储备上,我们紧紧围绕产业政策和产业优势,把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能够拉宽拉长产业链条的重大项目作为重点,做好项目洽谈及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确保项目随时落地。
三是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在20世纪90年代末,我镇就初步形成了北部万亩生态果园、西部畜牧养殖、南部怀山药种植、中部生态农业示范田为格局的生态农业圈,时至今日,格局未变,成效不大。因此,走农业现代化道路,用工业化理念经营农业势在必行。我们在全面推行坞头村、西紫陵村土地流转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加快全镇土地流转步伐,使农村土地更多的向种田能手、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转移。同时深挖土地利用潜力,形成规模效益,使广大农民丢了土地放心、外出务工安心、回家生活舒心。
四是坚定不移地发展第三产业。镇区规模的拉长拉宽,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发展第三产业,构建为项目建设服务的服务链,全面提升现代化服务水平,将第三产业发展成农民增收的又一条重要途径。
五是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事业。社会保障、人口和计划生育、文教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关乎民生,抓好民生工程关乎社会稳定,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前提,民生工程做不好,就谈不上稳定,更谈不上发展,只有充分做好社会各项事业,才能实现真正的经济大发展、大跨越。
(四)坚定不移地做好“招大商、选强商”活动,坚定不移地推进项目建设,要求我们树立抢抓机遇,勇争一流的信心和决心,并始终保持创先争优的精神活力,积极扩大就业,为民生工程提供切实的保障;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要求我们继续围绕在现有的农业生态格局上下真功夫、大功夫,确保产业结构调整调出效果、调出效益,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坚定不移地发展第三产业,要求我们充分依托镇区新框架、神农山山前经济拓展区、煤化工项目区等三产集约地,大力鼓励和引导全镇人民开展自主创业,以创业促就业,实现就业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事业,要求我们继续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不断推进新农合、新农保覆盖面及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不断深化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乡村医疗卫生水平,确保人民身体健康。
加快科学发展,实现新的提升,始终是围绕民生得到改善,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和谐社会更加稳定。
不为曾经的辉煌而自豪,不为一时陷入困境而迷茫,只为明天更美好而奋斗。我们坚信,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有紫陵人的不畏艰难、发愤图强,经济的腾飞、社会的和谐,人民的更加幸福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