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山阳城 上一版3
情牵阿里山 魂萦日月潭
一切正常是人生
的最佳状态
徜徉在故乡的原风景
突然的记忆
闪 电
我就是云台山瀑布
青海湖印象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8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切正常是人生
的最佳状态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李边疆 / 新书过眼

  一切正常是人生

  的最佳状态

  ——《深度关注》、《人在迷途》两书作者王德义访谈录

  

  嘉宾简介:王德义,现供职于焦作检察机关。近年来先后在《法制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主流媒体发表散文、杂文、通讯等题材作品180余万字, 出版有社会问题纪实小说集《深度关注》、《人在迷途》等专著。因工作成绩突出,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6次、个人一等功1次,其事迹被编入《正义颂》一书。

  今年上半年,供职于我市检察机关的作家王德义,在中国检察出版社等鼎立支持下,公开出版发行了《深度关注》、《人在迷途》等两部社会问题纪实小说集,作品以焦作、济源等豫西北地区为背景,讲述了最让普通人百感交集的人性故事。

  作者以洞察问题的深刻功力,通过对看似寻常个案的真实、细致描写,不露声色地从不同视觉角度,管窥社会的病态、人性的扭曲、制度的缺失。这些独具特色的个案连缀在一起,就成为一轴反映当下社会世相百态的画卷。日前,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两书的作者王德义。

  记者:两部作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王德义:两部书都是案例纪实文学的结集。题材一部分来自检察机关运用法律监督职能查办的职务犯罪案件,而重头却是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刑事犯罪案件。尽管素材圄于一地,但发生的每个故事,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无不是社会热点的反映。如厌学、拜金狂、暧昧、杀熟、仇富、蜗居、房奴、蚁族、一夜情、家庭冷暴力、贪污贿赂、感情出轨、试婚、虚拟世界的诱惑与罪恶等,当下社会热点问题均有反映,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记者:创作现实题材的作品是需要勇气的,您是如何下决心来面对这些敏感案例纪实性的题材的?

  王德义:我长期在检察机关从事对外宣传工作,并因此接触到很多千奇百怪的案件。随着时间的推移,似乎一切都恢复了平静,但我始终忘不了监狱门前,那些探监的罪犯亲属脸上痛苦复杂的表情;始终忘不了法庭旁听席上,被告人亲友那撕心裂肺之痛。作为写作者,倘若我们抛弃枯燥的说教,真正俯下身来,通过身边活生生的事实,从人性的角度出发,首先打动自己、感动自己、警醒自己,法制教育就会更充满温暖、真诚,才能打动人心。

  基于这样的想法,我一直有一个梦,并为了这个梦一直在留意身边发生的故事,一直急切地捕捉那可能消失的线索,用心在一点点劳作。

  记者:我们留意到,在您作品的每个故事的后面,都有一段“检察官提示”,言语恳切,很像拉家常,您的作品究竟想告诉人们什么?

  王德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法律工作就是洞悉人心的事业。我有幸从事检察工作,接触到各类案件,时常同各种犯罪之人打交道,也认识不少案件当事人的亲朋好友,当看到他们那种悔恨的表情,目睹揪心的场面,感触最深的就是:对于一个人、一个家庭,甚至整个社会来说,最幸福的事情,就是一切正常。

  记者:您的书中采访了大量的当事人,哪些人给您留下的印象最深?您一定充满无限的感慨吧?

  王德义:在现实生活中,有人崇尚“爱情36计”,结果作品中《总经理的爱情被“潜伏”》、《局长遭遇干女儿“逼宫”》,最后发现《亲密爱人是个江洋大盗》。有100对男女,就有100个不同版本的爱情故事,只是讲述起来是那么沉重。

  21世纪,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什么最闹心?房子!房价!于是,就有了《80后女房奴上演现实版蜗居》中蒋勤侵们在实现梦想中的无奈、焦躁和急于求成,就有了《一个都市“蚁族”的人生蹦极》中姬晨光们在城市夹层中的挣扎、奋斗、彷徨和辛酸。

  这是金钱惹的祸吗?其实,钱不是魔鬼,而是人心着了魔。不论是作品中《一份不被祝福的爱情协议》写得多么感人,都难以掩饰赤裸裸的贪欲,尤其是《疑似“富翁千金”遭绑架》,更为这种荒唐作了很好的诠释。

  记者:您的作品题材是纪实文学,读了以后,感觉很流畅、鲜活,有思想深度,很有生活的质感。您是如何把握的?

  王德义:我作品中的素材,都来自检察机关人员办理的案件。我为了案外的那些细节,不知道走访了多少相关和不相关的人,问了不知道多少看起来无用的“废话”,不知到案发地“闲逛”了多少次。而正是这些生活的细节和原生态,构成了作品里那些别样的风景。其实,现实生活的丰富多彩,远比钻到书斋里苦思冥想的虚构要丰富得多。

  记者:您的作品充满警示教育意义,您最想给读者说的是什么?

  王德义:学会珍惜,懂得感恩,别给自己寻找消沉的理由。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