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聂 楠
日前,在焦作市环境保护和污染减排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座谈会上,焦煤集团、超威电源、多氟多、佰利联、健康元、江河纸业等企业代表不谋而合地向国家审计署检查组有关专家发出了共同的心声:希望国家加大环保力度,抬高企业的环境保护门槛。
人们普遍认为,环保治理工作是企业发展进程中的包袱,只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而国家降低或者维持现有环保标准,能够使企业在环保设备、专项资金、环保技术人员、综合利用研发等方面直接得到“看得见”的实惠。那么,企业自抬环保门槛的逆向思维到底为哪般?
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世江表示,当今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靠国家环保政策来引导,企业每年新上项目都要涉及相关环保项目的督察、验收。但国家对企业的环保监管不是负担,而是一种发展理念和技术等方面的促进。当前,很多企业没有将循环经济和环保理念提高到认识层面,没能合理权衡环保、效益、社会三者的辩证关系。毫不夸张地说,当今时代若不站在全局的角度看待环保事业,企业将不会走远。希望国家提高环保标准,对有环保资质的企业支持力度再加大,政府管理再加强,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在经济与环保中间科学抉择,淘汰落后产能。
表达强烈愿望的还有河南超威电源有限公司,该企业代表说,锂电池虽然代表了电池业的发展方向,但铅酸电池在制造成本、使用范围及大型机械应用等方面仍然具有强大的传统优势。铅酸电池如果在技术改造与环境保护等方面多做文章,势必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由于铅酸电池生产进入门槛过低,生产商格局混乱,很多企业拼的是价格,而不是技术,更不是对社会的环保责任与义务。而提高铅酸电池生产企业的环保标准,将有助于本行业的优胜劣汰,加速企业技术改造。
引起强烈共鸣的还有健康元企业代表。该企业负责人认为,就有实力的公司而言,做好环保工作的难度不在技术层面,而在于生产成本加大给企业带来的生存危机。在生存与发展两者间,企业首先选择的是生存。对此,希望国家作好中长期环保规划,平衡地区间关系,淘汰落后企业,对为环保事业作出贡献的企业给予更大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