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伟涛
11月8日,正值立冬。当记者走进沁阳市碳素有限公司采访时,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赶制产品——铝电解用预焙阳极碳块,丝毫见不到想象中中小民营企业的管理乱象,闻不到以前刺鼻的沥青烟味儿。
是什么力量推动这个位于沁阳市西向工业区的民营企业在风起云涌的市场竞争中挺立潮头,不断焕发勃勃生机?答案似乎很多:经营决策、现场管理、企业文化……这些都是沁阳碳素生存与竞争不可或缺的要素,但其核心动力只有一个——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
此言非虚。始建于1996年的沁阳碳素,前身为沁阳铝电集团公司碳素厂,年产铝电解用自焙阳极6000吨。而就是这个当初的“小不点”,如今预焙阳极碳块产能已达18万吨,一跃成为全省行业龙头。同时,沁阳碳素与行业“大鳄”中铝公司包头铝业成功牵手。据悉,由沁阳碳素控股,包头铝业、包头吉泰稀土出资组建的内蒙古吉泰新能源有限公司已正式投运,投资7亿元的年产30万吨预焙阳极项目日前在包头开工建设,可望明年下半年投运。
缘何沁阳碳素取得如此超常规的发展?总经理都平道出真谛:“成就缘于创新,创新缘于科技。由于我们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创新、科学发展之路,自主创新能力迅速提升,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原动力,带来了加速度。”
2000年,国家明令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电解铝自焙槽限期停产,这意味着行业环保投资前移,碳素企业只有将自焙阳极变为预焙阳极,才能与电解铝企业配套。无奈之下,沁阳碳素生产的自焙阳极要拉到郑州市上街区,进行预焙后再卖给铝厂。这样一来,企业劳动生产率大幅下降,生产成本却大幅增加。
怎么办?都平果断决策,率先进行技术改造,建设河南首家自焙改预焙的碳素企业。此后的10年内,沁阳碳素迈出了历史性的三大步,跨越了三个飞跃性的大台阶。有一组数字也许更能说明这一成就:2001年,沁阳碳素再次进行技术升级改造,改扩建大型焙烧炉,使产能增加到4万吨;2006年,为适应市场需求,沁阳碳素投资8000万元,建设新厂6万吨生产线,并于次年建成投产;2009年,沁阳碳素新厂东区建成投产,新形成8万吨生产能力,总产能达到18万吨……
技术创新当然不能关起门来搞,还得引进来,将最新的理论成果转化为现实工艺。自2007年开始,沁阳碳素与郑州轻金属研究院签订长期的技术服务协议,每年拿出500万元用于技术研发,保证了产品质量,提高了设备使用率。
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持续不断的设备更新,凸显了沁阳碳素的创新优势。据介绍,沁阳碳素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在焦作万方铝业原有的11家配套企业中脱颖而出,每月供货量由最初的不到1000吨增加到6000多吨,并与包头铝业等大型电解铝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企业经济效益稳步增长。
创新有力量,产品走四方。尝到技术创新甜头的沁阳碳素,更加坚定地走科技创新之路。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靳以学告诉记者,去年,因受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实施力度加大、电力限电调峰频繁、电解铝行业持续不景气等因素的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形势严峻,经济效益在亏损和微利指尖徘徊。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沁阳碳素不但坚持不停产、不减产,反而加大技改和项目建设力度,当年,按照环保排放对企业的要求,沁阳碳素淘汰了煤气发生炉,投资500多万元配套天然气管网和设备,并投资500多万元实施天然气焙烧优化节能改造项目,同时投资1300万元的64罐煅烧炉及余热锅炉分别于8月、9月顺利点火……
“技术改造提高了产品产量和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靳以学指着两台已停用的煤气发生炉说,“煤气发生炉不仅成本高,需要工作人员多,还存在漏气隐患和煤渣污染,仅这两个炉就要工人10多个,如今使用煤层气,用不完的还可以经过余热锅炉,通过管道通到旁边的造纸厂,每年可产生经济效益400万元。”
“石油焦经过1300多摄氏度的高温煅烧,成为煅后焦熟料,再通过中碎、配料、振动成形,然后进行预焙处理,就成了预焙阳极块,起着导电与参与化学反应的双重作用。”采访中,沁阳碳素技术专员都保齐的生动讲解,为初次到碳素企业采访的记者上了一堂入门课。而说起技术创新在沁阳碳素发展中的效果,1997年进厂的都保齐更有着切身体会:“使用原来的煤气发生炉,热值低,不稳定,劳动强度大不说,成本也不低。拿一立方米的煤气来说,需要煤炭30多公斤,光煤炭成本就要30多元,而一立方米的煤层气,成本才两块多钱。”
在自动配料系统控制站,记者看到操作员张艳荣正忙着控制自动配料操作台,放料、打开预热门、打开仓振……“原来每班四个人,现在她一个人就够了。”都保齐说,“最重要的是人工配料变为自动化控制后,煅后焦的四种物料配比精确度提高,产品不仅在外表上掉角、掉棱、鼓包、变形现象减少了,电阻率、二氧化碳反应性、空气渗透率等内部理化指标也提高了。”
“一年生产18万吨,咋看不见产品仓库在哪儿?”面对记者的疑问,沁阳碳素总经理助理胡修峰说,高质量赢得好口碑,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时期,都平强调就是不挣钱也要履行合同、保证供货,如今几家大型电解铝企业与沁阳碳素签订的都是几年的供货长单,企业产品实现了随产随销。
目前,沁阳碳素牵手包头铝业,实现了上下游产业间资本的有效对接。沁阳碳素将利用中央企业的资金、技术、管理、信息等资源优势,为新一轮升级转型拓展崭新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