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题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产业集聚释放“乘数效应”
兑 粮
图片新闻
焦作制动器技术升级脱胎换骨
土地流转“转”出好日子
合作的力量
农民打工不出村 种田顾家又挣钱
一把火烧出的国内知名品牌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11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民打工不出村 种田顾家又挣钱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杜 玲

  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农民变身“农业工人”。博爱县金城乡南庄村的农民在家门口打工,不仅挣到了票子,而且不耽误干农活,还照顾了孩子。

  11月24日下午,博爱县中原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张玉琴来到村头儿的生姜种植基地,忙着拿下种姜,取出老姜。“这叫‘出姜’,收获咱博爱特产‘清化姜’!”张玉琴笑着向记者解释。张玉琴是博爱县金城乡南庄村村民,她把自己家成片的2亩责任田租赁给中原种植专业合作社,夫妇俩成为合作社拿年薪的员工。

  记者看到,齐刷刷的姜苗有一尺多高,一部分土壤已经被挖开,挖出来的生姜水灵灵的,十分好看。“以前附近没有工厂,打工要远走他乡,孩子他爸外出打工,我在家里照顾孩子,地里的农活也忙不过来。”张玉琴对记者说,“从去年开始,我把家里的2亩土地租给了合作社,和孩子他爸在合作社里打工,不用出村就能挣钱。”

  今年46岁的张玉琴有3个孩子,2个女儿在苏州打工,10岁的儿子上小学,家里4.8亩地,成片的2亩流转给了合作社,留下2.8亩小片地种上了小麦。

  对南庄村的农民来说,最大的感受是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前是为自己种田,现在是到合作社上班。张玉琴掰着手指细细算了一笔账:“我在合作社打工年薪1万元,孩子他爸年薪2万元,2亩土地租给合作社的租金是2000多元,收入与往年相比多了3万元。”

  “按时上下班,拿着年薪、半年薪,原来的农民变成了‘农业工人’。”博爱县中原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孙永利告诉记者,“合作社种植了小麦、玉米、蔬菜、山药、生姜,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人手,这些工人都是周边的农民。”

  如今,在博爱县,越来越多的庄稼人通过土地流转,实现了在家门口挣钱的梦想。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