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 玲
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农民变身“农业工人”。博爱县金城乡南庄村的农民在家门口打工,不仅挣到了票子,而且不耽误干农活,还照顾了孩子。
11月24日下午,博爱县中原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张玉琴来到村头儿的生姜种植基地,忙着拿下种姜,取出老姜。“这叫‘出姜’,收获咱博爱特产‘清化姜’!”张玉琴笑着向记者解释。张玉琴是博爱县金城乡南庄村村民,她把自己家成片的2亩责任田租赁给中原种植专业合作社,夫妇俩成为合作社拿年薪的员工。
记者看到,齐刷刷的姜苗有一尺多高,一部分土壤已经被挖开,挖出来的生姜水灵灵的,十分好看。“以前附近没有工厂,打工要远走他乡,孩子他爸外出打工,我在家里照顾孩子,地里的农活也忙不过来。”张玉琴对记者说,“从去年开始,我把家里的2亩土地租给了合作社,和孩子他爸在合作社里打工,不用出村就能挣钱。”
今年46岁的张玉琴有3个孩子,2个女儿在苏州打工,10岁的儿子上小学,家里4.8亩地,成片的2亩流转给了合作社,留下2.8亩小片地种上了小麦。
对南庄村的农民来说,最大的感受是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前是为自己种田,现在是到合作社上班。张玉琴掰着手指细细算了一笔账:“我在合作社打工年薪1万元,孩子他爸年薪2万元,2亩土地租给合作社的租金是2000多元,收入与往年相比多了3万元。”
“按时上下班,拿着年薪、半年薪,原来的农民变成了‘农业工人’。”博爱县中原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孙永利告诉记者,“合作社种植了小麦、玉米、蔬菜、山药、生姜,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人手,这些工人都是周边的农民。”
如今,在博爱县,越来越多的庄稼人通过土地流转,实现了在家门口挣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