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在东亚体育界,“魔”是个褒义词,例如,全盛时期的日本女排号称“东洋魔女”,而韩国金牌教练金昶伯也被冠之以“魔鬼教练”的名号。按说,在金昶伯手下操练,是一件幸运的事,因为名师出高徒,成功会更快降临。可这次上海女曲队员的反应不仅大出金昶伯的意外,也让广大球迷始料不及。
问题出在金昶伯的执教风格上,“魔鬼教练”的威名对于他已不仅仅是金字招牌,还起了杀威棒的作用,吓得上海女子曲棍球队那些小姐们不寒而栗、退避三舍了。
上海市体育局对“不思进取”的上海女曲“实施全面的教育整顿”,既是对“懦夫”的惩罚,也是对“魔鬼”式训练方法的肯定。在体育界,刻苦训练永远都不过时,勤能补拙、熟能生巧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苦练加巧练更是身体素质稍逊欧、美、非洲人一筹的亚洲人在田径等项目上打翻身仗的法宝。即使在美国NBA,现在最著名的运动员之一科比·布莱恩特也是公认训练最苦、训练时间最长的人。
但是,对于上海女曲队员的表现,有关部门不能仅仅惩罚了事,而应通过这一典型事例,看到更深层次的问题。这一批上海女曲队员应该都是90后独生子女,生在温柔乡,长在大都市,在吃苦耐劳方面先天不足。另外,“魔鬼训练”的另一层意思是不近人情,运动员常常感到没有自尊,这大概也是自主意识日益增强的年轻人抵制“魔鬼训练”的原因。
“魔鬼训练”不会过时,金昶伯式的“魔鬼教练”仍是多多益善,但探索人性化的“魔鬼训练”方法,建立有尊严的师徒关系,却是中国体育界必须面对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