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患者的“手”护神
忙碌的十六楼
业兴人和惠民生
医者仁心
借力央企谋求转型升级新突破
“我心中的焦煤中央医院”征文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12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业兴人和惠民生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上接一版)建设中原经济区,就业是重要课题。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统筹城乡就业是必须迈过的一道坎儿。越过这道坎儿,我们才能彰显人力资源优势,迎接产业转移大潮,强力支撑中原崛起,合力服务发展大局。

  一枝一叶总关情。就业是大事,群众很关心,领导更关注。省委主要领导十分牵挂“4050”人员,亲身体察求职艰难,倾心化解失业难题,千方百计让更多人实现立业、乐业的心愿。

  (五)辽阔中原,发展势劲。河南正在努力破解“人往哪里去”,积极探索立业、乐业的康庄大道。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峰回路转。从自发转移的“盲流”,到有组织输出的“导流”,再到返乡创业的“回流”,从“百万大军出太行”到“千万大军回家乡”,从走出去的“无助、无奈”到走回来的“豪情、豪迈”,河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正悄然改变着劳动力的流向。目前,全省外出务工人员,省内就业已经超过跨省就业的人数,千百万河南乡亲在家门口圆了就业梦。

  城镇劳动力就业形势持续向好。伴随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大潮,“统包统配”的“铁饭碗”被打破,“三结合”的方针缓解了就业压力,再就业工程解决了下岗职工的生活生计,以市场调节为主导的积极就业政策推动就业形势持续向好。“十一五”期间,我省城镇新增就业64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

  城乡就业创业能力持续提升。全民技能振兴紧锣密鼓,劳动者技能大幅提升,人力资源优势初步显现,“林州建筑”、“长垣厨师”、“遂平家政”等带有浓郁乡情的劳务品牌享誉国内外;全民创业迸发活力,打工族变身小老板,大学生成长为“CEO”,小额担保贷款为创业者注入“第一桶金”,发挥了带动就业的“滚雪球”效应,中原大地正在成为一方充满希望的创业热土。

  迎难而上,勇于担当,河南就业工作紧随时代步伐,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六)新发展带来新情况,新阶段面临新问题。心系民生,情牵就业,我们在体味求职的艰难,我们在聆听百姓的心声:

  浸润着父母“望子成龙”的冀望,凝结着个人“十年寒窗”的奋斗,承载着国家“少年强则国强”的期望,高校毕业生在苦苦寻觅属于自己的岗位,他们往哪里去?

  希望早日摆脱“候鸟”式的命运,希冀获得更多平等的就业机会,靠劳动实现人生价值,进城务工人员盼望融入城市,他们往哪里去?

  背负着“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重担,面对着狭窄的就业渠道,家庭没有收入,生活举步维艰,“4050”人员这些最需要帮助的人,他们往哪里去?

  要解决的就业难题还远不止此。

  人民群众渴望稳定就业,但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促转型任务艰巨。一边有人没事干,一边有事没人干,“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

  人民群众渴望平等就业,但城乡差距泾渭分明,就业机会不均等,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低,统筹就业亟待提高。

  人民群众渴望体面就业,但劳动关系复杂,维权渠道不畅,就业质量不高。“黑职介”屡禁不止,坑骗求职者现象时有发生;无良企业“欠薪”、“逃薪”,劳动者苦不堪言。

  (七)面对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新要求,我们反躬自问,深刻剖析,促进就业的工作方法有待提高,就业工作领导方式亟待改进。

  比如,有的地方没有把促进就业摆上优先位置,就业工作投入不足,重GDP指标,轻就业增长;有的地方对就业形势的复杂性、就业工作的艰巨性认识不足,缺乏忧患意识,重眼前事务,轻长远谋划;有的地方就业工作办法不多,措施不力,重安排部署,轻工作落实;有的地方就业创新意识不够,就业工作靠老经验、用老办法,重循规蹈矩,轻改革创新。

  (八)问题是工作的方向,问题是突破的关键。透过表象,深入思考,对河南的就业工作,我们作出以下几点理性判断:

  对就业形势不能误判。不要因为市场上出现了招工难现象,就认为就业问题已基本解决,从我省劳动力总量看,供大于求的矛盾将长期存在。

  发展并不必然带来就业增长。不同的发展方式和不同的产业结构,带动就业的效应亦不同。要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避免“无就业的增长”。

  指导就业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根据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等不同求职群体的需求,加强分类指导,引导求职者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准确把握自我,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公共就业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就业工作牵一发而动全身,抓住这一关键环节,就可推动多方面工作顺利开展。省长郭庚茂指出:必须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努力实现就业形势稳中有进。

  解决就业难题,我们压力大任务重,决不能掉以轻心;解决就业难题,我们艰难前行,使命重大。

  (九)破解“人往哪里去”,实现充分就业,加快发展是出路。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发展是第一要务,离开发展,充分就业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省九次党代会提出,建设中原经济区是全省人民合力推进的事业,也是造福全省人民的事业。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形成中原经济区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建设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千载难逢的重大发展机遇。我们要把扩大就业的理念摆在优先位置,紧紧抓住机遇,在加快发展中创造就业机会,扩大就业规模,形成发展拉动就业、就业促进发展的良性互动局面。

  要注重做大做强企业规模,扩大经济总量,还要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和小微企业,努力扩大就业容量;要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提高产业层次,吸纳高素质、高层次人才就业,还要发展服务业,特别是家庭服务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镇困难群体就业。

  (十)破解“人往哪里去”,实现充分就业,政策导向是关键。

  促进就业要有好政策。制定产业、财税、金融投资等政策,要把促进就业增长作为稳增长、保民生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政策设计要切合实际。宏观经济复杂,就业形势严峻,就业任务艰巨,我们要审时度势、积极应对、科学决策、把握规律,方能更好地完善就业政策体系。

  政策利好要重在落实。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督促检查到位,贯彻落实到位,消除“棚架”现象,发挥政策的领航、护航作用,引导就业、保障就业、推动就业,让更多的就业人员和用人单位享受到优惠政策的阳光。

  (十一)破解“人往哪里去”,实现充分就业,提升能力是前提。

  “没有金刚钻,揽不到瓷器活”。有没有技能,就业质量大相径庭。现在就业难,难就难在劳动者缺少技能,难就难在岗位技能要求高。

  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要提升全民职业技能,打造劳务品牌、技能品牌,走技能就业之路;要打造职业教育“航母”,打赢职业教育“攻坚战”,提升人力资源素质,走素质立业之路;要积极培育人力资源优势,吸引产业转移,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促进发展的优势。

  (十二)破解“人往哪里去”,实现充分就业,创业带动是抓手。

  创业是就业的“播种机”,抓住了创业,就找到了带动就业“金钥匙”,找到了富民强省的切入点。

  播撒创业火种,形成创业燎原之势。要弘扬创业文化,营造创业浓厚氛围,降低创业门槛,推动创业主体各显其能、各展风采。

  培育创业沃土,为创业者插上腾飞的翅膀。要用培训打造创业“梦工厂”,用小额贷款打造创业“加油站”,用创业园区打造创业“孵化器”,在中原大地形成争创业、促就业的生动局面。

  (十三)破解“人往哪里去”,实现充分就业,完善服务是保障。

  让老百姓就业更方便。顺应老百姓的就业需求,完善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就业信息对接等就业服务,为老百姓就业当好“顾问”、扮好“红娘”,让公共服务网络覆盖乡村社区,让城乡劳动者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

  让老百姓就业更顺畅。拓宽大学生到城乡基层、中小企业的就业渠道,引导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借助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建设,帮助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多渠道开发公益性岗位,帮助“4050”人员、失业人员、失地农民、退役军人、残疾人等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

  让老百姓就业机会更均等。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实行城乡平等的就业政策,完善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城乡劳动者自由流动、平等就业。

  让老百姓就业更体面。降低进城落户门槛,帮助他们实现在城镇有工作、有住所、有社保、子女有学上的愿望,推动进城务工人员市民化;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打击“黑职介”、“黑中介”,规范用工行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使他们劳有所得、劳有所获。

  (十四)就业关乎民生,反映民意,连着民心,凝聚民力。

  通过不懈的努力,在中原大地形成发展与就业的良性互动机制、积极的政策促进机制、人力资源素质提升机制、创业带动就业机制、公共就业服务保障机制,让广大城乡劳动者实现充分就业、平等就业、体面就业,中原经济区必将活力四射、魅力无限。

  (十五)宏伟蓝图催人奋进,业兴人和共建共享。

  亿万中原儿女,用勤劳的双手,播撒辛勤的汗水,克难攻坚创业,众志成城兴业,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宏伟大业必将成为美好现实!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山阳路56号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3924268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