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马道洲 靳英林
2011年,河南超威电源有限公司销售电动车电池1390万只,同比增长102%;实现销售收入17亿元,同比增长137%;上缴税金14800万元(国税),同比增长316%,成为沁阳市纳税企业第一大户。
该公司总经理柴成雷说:“除了沁阳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外,国税部门的超前服务功不可没。”
完善管理的“高参”
河南超威电源有限公司于2004年2月抢滩沁阳市,由浙江超威电源有限公司与河南屹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1500万元建成。该公司在不断提升产能和科技份额的同时,逐步加大环保、职防等投入,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电动车的普及,电动车电池的销售市场更是供不应求。
超威公司刚刚落户沁阳时,设备简陋,科技含量较低,抗市场风险能力薄弱。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沁阳市国税局开始介入,成为完善公司管理的“高参”。
为了有效培植税源,沁阳市国税局领导经常深入该公司进行调研和指导,机关业务科室和柏香税务分局则直接对该公司开通了服务直通车,开展全方位的涉税应急、预约服务,使超威公司的财务管理走上了正轨。
服务发展的“谋士”
创新发展是企业的灵魂,提供服务是国税的职责。对超威公司,沁阳市国税局柏香分局坚持上门受理涉税事宜,凡是政策允许的、纳税人需要的,工作人员总是在第一时间内主动告知,帮助公司办理相关手续。2009年国家出台固定资产抵扣政策后,该分局积极为超威公司办理相关手续,使公司三年间享受到1325万元的固定资产抵扣税款。到2010年,该公司已实现电池销量865万只,销售收入7.7亿元,上缴税金3610万元(其中国税3302万元),实力得以迅猛增长,规模实现跨越式扩张。
2011年5月,超威公司占地面积162亩、投资1.5亿元、设计年产1000万只蓄电池项目开工在即,但由于大环境的影响,面临融资危机。沁阳市国税局想公司之所想,一边四处奔波为公司联系金融部门,一边辅导公司以正在研发的新项目向上级部门申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以便享受15%的所得税税收优惠。在国税部门的直接帮助下,超威公司不但如期拿到了银行贷款,而且高新技术企业申请也于近日被上级相关部门批准,为快速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抢滩市场的“助手”
除了正常的涉税业务外,沁阳市国税局还坚持为公司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和帮助。就在该公司准备上马年产1000万只蓄电池项目之际,由于原材料(铅)市场价格出现波动,该公司无法正常购进原材料。沁阳市国税局获悉情况后,到处为该公司联系原材料市场,在短短一个月内,为公司联系到大批的铅原料。在该公司上市前,沁阳市国税局组织业务科室人员对财务账目进行具体指导,促使该公司于去年5月顺利实现整体上市。
在超威公司前不久举行的三期项目开工仪式上,该集团公司董事长承诺:要把最好的项目放在沁阳,把最赚钱的产品放在河南公司生产。这不仅是对河南超威公司的认可,更是对沁阳当地经济发展环境的总体评价。据悉,超威三期项目投资达2.3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预计2012年3月可投入试产。三期项目预计年产电池2000万只,届时,该公司年产值将达到35亿元,可创利税7亿元,安排就业岗位5000个。